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在过硫酸铵等引发剂的作用下,与淀粉接枝共聚合成具有适宜吸水倍数和体膨倍数并具备较高强度的材料。考察反应中各因素对体膨材料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际应用选取较适宜合成配方(质量比):1.2淀粉+1单体(1.5AA∶1AM)+4%交联剂+0.72%引发剂(2过硫酸铵∶1亚硫酸钠)。在合成过程中添加廉价材料纤维,膨润土和石棉做强度支撑剂,降低材料成本,并考察支撑剂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产物吸水性能、强度等影响趋势。评价不同种类及用量的吸水体膨材料对凝胶体系类堵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体膨材料基本性能与影响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和室内分析化验等多方面的资抖,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大一段进行了四级层序划分,整段沉积相研究及四级层序平面相分析,有利储集带预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储层混积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其简化为灰(云)岩、泥岩及砂岩三大类。 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云)岩类,岩石矿物成分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及黏土矿物。 储层孔隙度为 0.58%~8.58%,平均为 2.69%;渗透率为 0.010~0.501 mD,平均为 0.053 mD,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渗相关性差。 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微孔隙和裂缝为主,溶蚀孔不发育。 碳酸盐含量和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为风化残积层,岩石学分析认为昆北断阶带基岩为二长花岗岩,基岩之上为半风化壳,厚度约0.5m,岩石破裂缝发育,半风化壳以上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厚度30~60m,是昆北断阶带的主要含油层系,常规孔渗分析,孔隙度平均值为12.37%,渗透率平均值为69.87mD,属低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颗粒破裂缝、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为主。由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弱,粒度粗,岩石较疏松,常规孔渗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储层岩石物性,经对比发现常规孔隙度比煤油法孔隙度大25%,常规渗透率比核磁渗透率大80%,因此针对研究区底砾岩储层采用合理的测试方法求取储层物性数据,更好地指导研究区勘探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干柴沟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Ⅳ—Ⅵ油组发育一套咸化湖相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该层系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纹层结构特征、沉积机理、有利岩相组合等急需深入研究。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干柴沟地区页岩纹层结构可分为水体分层型纹层结构(Ⅰ型)、季节型纹层结构(Ⅱ型)、洪水阵发型纹层结构(Ⅲ型)3类,其中Ⅰ型纹层结构为典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70%,由黏土质纹层与方解石纹层构成偶纹层,单纹层厚度为0.1~0.5mm,为咸水湖水体季节性分层条件下沉积的纹层结构。夏秋季水体分层,上层水体有利于微生物繁衍;冬春季水体分层消失,有利于有机质沉积和保存,同时,Ⅰ型纹层结构沉积速率慢,有利于有机质富集,TOC平均为1.33%。Ⅱ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20%,由黏土质纹层与粉砂质纹层组成,单纹层厚度为0.5~1mm,沉积与陆源输入物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沉积速率快,TOC平均为0.47%。Ⅲ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10%,由黏土质纹层与粉砂质纹层组成,单纹层厚度为0.5~2mm,发育微冲刷面、透镜状...  相似文献   
6.
回顾1954年至今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艰苦曲折的历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20世纪50—60年代,在技术手段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勘探基本以地面地质调查和浅层勘探为主,发现了冷湖等十余个浅层油田;20世纪70—80年代,开展模拟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促使勘探向中深层和东部扩展,不仅发现亿吨级尕斯库勒油田,还揭开了盆地东部大气田勘探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勘探进入瓶颈期,主要依靠深化地质研究和精细评价增储上产;进入21世纪,勘探向多领域、多类型发展,逐步形成了青藏高原咸化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实现了油气勘探持续突破和储量快速增长,整个勘探过程可归纳为浅层发现、深层突破、坚持探索和快速发展4个勘探阶段。重点剖析了昆北、英东、东坪—尖北、扎哈泉和英西5个油气田的勘探成功实例,科技理论的创新、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勘探突破具有指导意义,以期对以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以下简称柴西)湖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天然气富集条件不明。基于非常规理念,以环英雄岭地区已发现的古近系—新近系(E32-N21)碳酸盐岩气藏为例,综合气藏解剖、地球化学及实验分析等资料,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气藏特征及其含气潜力。结果表明,储层以灰质云岩、泥灰岩为主,渗透率小于0. 1×10-3 μm2的储层占70%以上,孔隙类型主要为溶孔、晶间孔和裂缝,非均质性强,属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气藏具有含气层系多、大面积分布、含气饱和度低、多藏聚集、产量变化大的特点,属于碳酸盐岩致密气藏。柴西发育E32和N1共2套优质气源,生气强度大,为大面积成藏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湖相碳酸盐岩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纵向多层叠置,多种成因的裂缝与溶孔、晶间孔组合形成的孔缝网络结构提供了优质的储集空间;源储叠置、交互发育的“三明治”结构为大面积成藏奠定了基础;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及稳定分布的大段泥、盐岩层为致密气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以上条件分析基础上,指出柴西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大,是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领域,狮子沟—油砂山—英东、南翼山—小梁山和油泉子—油墩子构造带为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前人研究表明上油砂山组及上干柴沟组内部分层段发育有优质的烃源岩层段。为明确其沉积时期古湖泊的环境特征与优质烃源岩层段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了研究区2口取心井:里3井的上油砂山组和博1井的下干柴沟组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测试工作。分析结果表明:一里坪凹陷里3井上油砂山组沉积碳酸盐δ^13C值介于-6.4‰~-1.7‰之间,平均值为-3.2‰,δ^18O值介于-11.8‰~-6.4‰之间,平均值为-9.2‰;茫崖凹陷博1井,上干柴沟组沉积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2.1‰~-1.5‰之间,平均值为-1.84‰,δ^18O值介于-12.4‰~-4.9‰之间,平均值为-9.66‰。通过碳氧同位素、岩性及周缘大地构造背景综合判别表明:一里坪地区整体为处于半开放—开放、微咸水湖泊环境,湖平面震荡频繁,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变化频率较快。通过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分布关系研究,研究区相对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咸化环境内,与柴西烃源岩发育特征一致;同时,湖水平静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时期也发育较好的烃源岩。一里坪地区咸化中心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