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三种多相钼酸铵在高温下的氢还原行为。结果表明,高温下氢气气氛中,钼酸铵首先发生热分解的,生成MoO3,再发生还原生成MoO2。热分解过程形成(NH4)2Mo14O43和(NH4)2Mo22oO67中间相,这些中间相在氢气气氛中要较空气气氛中更稳定。MoO3在还原过程中形成MoO2\80和Mo4O11中间相。  相似文献   
2.
针对储气罐的橡胶密封结构,分别建立了单层和层形橡胶密封膜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比分析单层橡胶密封膜在不同长度和厚度下的密封性能,并与其优化结构参数的添加增强层的层形橡胶密封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大,单层橡胶密封膜的最大形变量和等效应力峰值整体上均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大工况压强下采用添加增强层的层形橡胶密封膜的密封性能优于单层橡胶密封膜,层形橡胶密封膜具有较小的最大形变量和等效应力峰值以及较大的安全因数最小值,有利于提高橡胶密封膜的密封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差热、热重等测试手段,结合化学分析的结果,研究了三种不同厂家的钼酸铵的形貌及相组成,以便研究钼酸铵作为原料在加热还原制取钼产品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热还原制备重结晶α-SiC粉末的工艺过程,重点讨论了重结晶α-SiC的生长机理,同时,还探讨了SiC各相的稳定范围及工艺参数对产物形貌及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水平轴风电机组叶片振动机理建模是研究叶片振动规律及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基于多坐标变换,考虑塔影效应、几何非线性和桨距角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结构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耦合的水平轴风电机组叶片摆振、挥舞振动机理模型。以某2 MW风电机组柔性叶片以及某场站3 MW风电机组叶片为对象,构建了多体动力学模型,分别与GH Bladed软件计算结果和机组实测数据相比,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基于此模型,研究了稳态工况下,塔影效应、几何非线性以及桨距角变化对叶片运行参数和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轴向推力和转矩在塔影区有明显下降,同时挥舞方向振动在塔影区存在显著波动。叶片的侧向弯曲刚度随着方位角的变化呈谐波式变化,转速影响叶片侧向弯曲刚度大小。当风速过大时,叶片通过桨距角变化可以有效抑制振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轻量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商用镁合金的强度与塑性仍然较低,限制了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入研究高性能镁合金板材制备工艺是打破其应用限制的关键所在。目前,轧制是生产高性能镁合金板材的重要手段,短流程、高效率、低成本的镁合金板材轧制工艺研发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综述了近几年先进轧制技术(如衬板控轧、非对称轧制、交叉轧制、叠轧、电脉冲辅助轧制及铸轧等)在制备高性能镁合金板材上的最新进展,浅析了几种新型轧制方法在工业应用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高性能镁合金板材的研发需基于对工艺-组织-性能关系的深入探索,从新型低合金化体系开发和低成本短流程制备工艺两方面探索优化,为进一步满足镁合金工业应用需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几种多相钼酸铵的热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热、热重及高温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多相钼酸铵在加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多相钼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热分解反应放出NH_3和H2_O,生成多种钼酸铵中间相。随着反应温度不断升高,中间相的钼含量增高,最终产物为MoO_3,主要热分解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9.
Si_2N_2O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 natural quartz powder.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s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SiO_2/C ratio,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compositions of products were analy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products depend closely on th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and that the product containing higher Si_2N_2O phase could be obtained by choosing suitable process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0.
以硼吖嗪作为单体,聚硼氮烷作为先驱体,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得碳纤维(C)增强/氮化硼(BN)基复合材料(C/BN)。结果表明:将硼吖嗪在50~60℃条件下聚合得到聚环硼氮烷,经过10个聚合物的浸渍-裂解(N2条件下加热至1450℃)周期,制得相对密度为94.7%的C/BN,BN基体均匀地分布在C纤维的周围,其界面结合强度低,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真空条件下耐至1600℃,失重率为2%;当温度从常温升至600℃时,热导率达到5.25W/(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