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地区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Avirus,HAV)的基因型。方法 采自辽宁 (LN1、LN2、LN3 )、上海 (Lu3 8)和云南 (YN)甲型肝炎病人的粪便标本共 5份 ,从中分离纯化HAV并提取病毒RNA ,以逆转录 半嵌套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hnPCR)合成VP1 2A交接区及VP1氨基端 ,经克隆筛选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所分离到的 5株HAV野毒株VP1 2A交接区 168个核苷酸 (nt)的片段与IB亚型的野毒株HM175比较 ,核苷酸差异 >7.5 % ;与IA亚型的日本野毒株AH1、AH2、AH3、FH1、FH2和FH3比较差异 <7.5 % ,因而均属IA基因亚型。但与IB亚型的野毒株MBB比较 ,LN1、LN3和Lu3 8在该区域的核苷酸差异 <7.5 %。进一步将LN1的VP1 2A交接区 3 3 9nt的片段、LN3和Lu3 8的VP1氨基端的核苷酸序列与MBB进行比较 ,核苷酸差异 >7.5 % ,表明这 3株HAV仍属IA基因亚型。结论 所分离到的HAV野毒株LN1、LN2、LN3、Lu3 8和YN均属IA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制备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pcD-NA3.1-HME-3C3d,经鼻腔免疫小鼠,蛋白检测微孔试剂盒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经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提高多表位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用壳聚糖制备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经腹腔、皮下和鼻腔3种途径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鼻腔免疫效果最好;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多表位噬菌体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以提高多表位噬菌体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鼻腔免疫是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最佳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NAzyme特异切割H-ras mRNA的效率。方法针对H-ras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7个10-23DNAzyme,分别进行DNAzyme的细胞外酶切反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脂质体介导DNAzyme的转染效果,利用实时定量PCR、MTT法在细胞水平检测DNAzyme对H-ras基因表达的抑制。结果合成的7个10-23DNAzyme均可以细胞外近生理条件下对H-ras mRNA进行有效切割。利用LipofectamineTM可将荧光标记的DNAzyme No·1转染Hep-2细胞。转染后DNAzyme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均存在,且在细胞质中多位于核周围。实时定量PCR检测,DNAzyme No.1在转染后24h及48h能显著降低Hep-2细胞中H-ras RNA的含量,从而抑制ras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检测到DNAzyme No.1在转染Hep-2细胞24h及48h后对细胞增殖及分化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DNAzyme在细胞内外均能够有效抑制H-ra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将PCR方法合成的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基因COM插入T7噬菌体基因组中,使其与噬菌体10B蛋白融合,展示在T7噬菌体表面,构建成多表位噬菌体疫苗COM/T7。分别以1010pfu/只和1012pfu/只两种剂量,通过腹腔、皮下和鼻腔3种途径免疫昆明小鼠,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重组噬菌体COM/T7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在3种免疫途径中,腹腔免疫效果最好。免疫剂量与诱导的抗体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多表位噬菌体疫苗诱导的抗-HBs和抗-JEV水平高于常规疫苗,而抗-MV水平低于常规疫苗。结论构建的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家族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在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感染后不同时间经RT-PCR等方法分析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家族(bcl-2、bax、bak)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PV感染后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家族中抗凋亡基因和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均呈现趋势变化,bak和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较弱。结论 bcl-2基因家族中抗凋亡基因和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是脊髓灰质炎病毒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DNA片段对HBsAg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将大肠杆菌DNA片段,通过PCR补齐、加尾后,连于pGEMT载体,再进行PCR扩增后得到100~250bp的dsDNA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100μg)与HBsAg混合免疫ICR小鼠。于免后8周检测其抗体水平,选择抗体水平最高的组进行重复实验,对其中最高的一组测序,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在235个DNA片段中,有的片段免疫刺激作用显著高于铝佐剂和CpGODN1826对照组。该DNA片段除含有1个符合免疫刺激模式的基序外,其余12个CpG二核苷酸均为非回文结构。结论大肠杆菌DNA中含CpGODN的片段对HBsAg具有免疫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适应过程中5′端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与病毒感染性滴度的关系。方法将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11代,检测连续传代后感染性滴度,并检测11个代次5′端非编码区序列。结果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感染性滴度逐渐升高,在第7代达到最高,为8.125LgTCID50/ml。在传代过程中,从第3代起5′端非编码区742个核苷酸只出现1个位点发生变异,第639位由A变为G。结论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KMB17细胞传11代,已适应KMB17细胞。Poliovirus 5′端非编码区与毒力直接相关的第480位核苷酸未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KMB17细胞中培养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及其用于生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悬浮吸附和添加血清的方法,在KMB17细胞上培养SabinⅠ、Ⅱ、中Ⅲ2型病毒,用微量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在悬浮吸附加10%血清培养条件下,SabinⅠ滴度可达8.125 LgCCID50,SabinⅡ滴度可达7.5 LgCCID50,中Ⅲ2滴度可达7.583 LgCCID50。与传统的猴肾原代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可进一步研究应用KMB17细胞进行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适应过程中 5′端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与病毒感染性滴度的关系。方法 将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 11代 ,检测连续传代后感染性滴度 ,并检测 11个代次 5′端非编码区序列。结果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感染性滴度逐渐升高 ,在第 7代达到最高 ,为8 12 5LgTCID50 ml。在传代过程中 ,从第 3代起 5′端非编码区 74 2个核苷酸只出现 1个位点发生变异 ,第 6 39位由A变为G。结论 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KMB17细胞传 11代 ,已适应KMB17细胞。Poliovirus 5′端非编码区与毒力直接相关的第4 80位核苷酸未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