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比较我国居民常用饮水种类自来水、净化水(自来水经净水器过滤)、凉开水(自来水经煮沸后冷却)、纯净水(自来水经以反渗透为主的多重工艺处理)的非挥发性有机物(NOP)污染状况及其致突变活性。结果表明,四种水中检测到的NOP种类分别为自来水39种,净化水40种,凉开水20种,纯净水8种;毛细色谱显示的NOP总丰面积值依次为5.62×109,5.57×109,2.65×109,1.87×109。四种水的移码型及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活性依次为:自来水>净化水>凉开水>纯净水,其中自来水在相当1L、2L、4L水量的剂量均为阳性致突变活性,而纯净水在同样的剂量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2%,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8.1%和44.2%,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42.3%和36.3%,美人蕉浮床的净化效果要好于菖蒲浮床。可见,生态浮床的除污效果较好,可用于微污染源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GDX-120大孔树脂)于春、夏、冬季对以嘉陵江为水源的A厂和B厂,以长江为源的C厂和D厂以及以两江汇水为水源的E厂提取进厂水和出厂水中的有机物,以Ames试验评估其致突变活性。结果表明:①现行水处理工艺在低温季节及源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降低出厂水的致突变活性,而在高温季节及源水污染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出厂水的致突变活性升高;②以嘉陵江为水源的水厂出水致突变危害均高于以长江为水源的水厂出水;③水中有机物的致突变活性以移码型为主,TA98是测试的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位对我国健康及其相关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又称健康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关系。其基本要求是: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糖)平衡;蛋白质中氨基酸平衡;不饱和肪脂酸和饱和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临江河回水区总氮和总磷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2008年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水质及流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总氮(TN)、总磷(TP)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的TN、TP动态变化明显。与TN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反,TP浓度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变化规律;TN、TP通量均表现出丰水期明显高于桔水期的规律。平均每年约有4142t的TN、455t的TP汇入临江河回水区;且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TN输入通量减少了约32.7%,而TP通量却增加了34.3%,这种变化与TN、TP浓度的年际变化一致;T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流量的影响,TP通量受浓度和流量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TN主要通过点源途径进入河道,以氨氮(NH3-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TP主要通过面源途径进入河道,以磷酸盐(PO4^3-P)为主要存在形式。研究表明,要改善临江河回水区的水环境质量,控制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生态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有植物的浮床(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和无植物的对照床进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踪试验及物料衡算的方法研究了浮床系统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对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5%、28.7%、23.7%和31.8%、27.9%,24.4%,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1.141、0.111、0.684 g·m~(-2)·d~(-1)和1.244、0.108、0.689 g·m~(-2)·d~(-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床(p<0.01);且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植物的生长情况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86,P<0.05).通过底泥沉积去除氮磷是浮床系统最主要的去污途径,植物吸收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只占10%左右.研究表明,植物有助于浮床系统内形成良好的溶解氧(DO)浓度梯度分布、使系统的水流流态更接近于反应器的理想推流流态以及通过根系的过滤沉积作用去污等,所以植物是浮床发挥净化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低温下生态浮床净化重污染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普通植物浮床在低温条件下对重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引入陶粒作为浮床基质,在重庆地区的临江河构筑了植物—陶粒生态浮床,研究了美人蕉、风车草浮床在低温条件下对重污染河水中TN、TP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关人蕉、风车草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2%、35.3%,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1%、30.8%,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8%、31.7%;其中,美人蕉、风车草的吸收作用可去除水体中7.2%、5.4%的TN,8.3%、6.8%的TP,陶粒的净化作用可去除水体中10.1%的TN、13%的TP和13.9%的COD。水温〉10℃时,关人蕉浮床的净化能力明显高于风车草浮床,而风车草浮床在10℃以下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临江河回水区总氮和总磷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2008年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水质及流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总氮(TN)、总磷(TP)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的TN、TP动态变化明显。与TN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反,TP浓度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变化规律;TN、TP通量均表现出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的规律。平均每年约有4 142 t的TN、455 t的TP汇入临江河回水区;且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TN输入通量减少了约32.7%,而TP通量却增加了34.3%,这种变化与TN、TP浓度的年际变化一致;T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流量的影响,TP通量受浓度和流量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TN主要通过点源途径进入河道,以氨氮(NH3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TP主要通过面源途径进入河道,以磷酸盐(PO43P)为主要存在形式。研究表明,要改善临江河回水区的水环境质量,控制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