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研究交互设计网络品牌动态视觉设计,解析视觉设计3个层次,在提取设计特质基础上构建动态视觉认知模型,分析对网络品牌动态视觉设计的启示。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通过动态视觉3个层次对比分析差异性,采用类比归纳法得到动态视觉认知模型,以案例法进行论证。结论 解析视觉层次关系并构建交互设计动态视觉认知模型,提出交互设计应关注的要点——互动媒体切屏视觉变化要考虑视后影响,以及从单一界面纯视觉至多界面动态视觉为复杂多变的物理过程,其中后者中需显著关注的点有3个:单一界面处理应关注物象视觉符号的显著性,界面内容元素应有社会认知广泛性,视觉动态设计要符合物体变化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尽管彩陶纹的制作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彩陶纹所达到的艺术造诣却令人叹为观止。从彩陶纹的演绎过程以及思维方式和符号的推理来探析彩陶纹饰的审美尤为必要。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只有继承传统的优良才能开启未来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析广西竹编的造物手法和土特产销售包装设计元素,并应用于土特产包装设计。方法以田野调查法为基础,以资料文献法获取资料,以案例法论证。结论广西竹编在造型上采用仿生、对称两种手法,具有质朴自然的地域特色;广西土特产销售包装设计以地域风情文化为外包装文化视觉注意点。以地域竹编为产品销售内包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进而提升土特产包装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4.
图像学视角下漓江流域古民居装饰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漓江流域古民居装饰进行调研,在保留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民族造物文化并形成自己的造物特色,提取侗族造物创新设计的特质,分析其对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启示。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通过田野考察法获取资料,进行分类与对比研究。结论侗族造物思想中对天、地、人关系的适度考量使得造物有良好的生态性;以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思想追求为主旨,吸收外民族的高势能文化,按需进行技艺创新,形成民族造物特色;对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威海楮岛村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海草房的存在状态;根据村民民意调查海草房文化价值与保护意向,提出保护规划的模式;认为再开发—更新—再利用—复兴的循环更新过程是特色民居保护规划的合理过程;基于生态与旅游视角下的动态保护与规划优化是海草房民居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泽佳  褚兴彪 《锻压技术》2022,47(5):195-203
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和浸泡腐蚀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835~1095℃)和冷却方式(水冷和空冷)对430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区退火(835~875℃)、空冷和水冷方式下,430不锈钢组织中可见沿着轧制方向分布的铁素体晶粒,以及晶界处断续分布的颗粒状(Fe, Cr)23C6型碳化物;在高温区退火(945~1095℃)、空冷和水冷方式下,430不锈钢组织中可见铁素体、马氏体以及数量相对更少的(Fe, Cr)23C6型碳化物。低温区退火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低于高温区退火试样,而断后伸长率明显大于后者;945~1045℃退火后的试样腐蚀速率较小,且水冷方式下退火试样的腐蚀速率均小于相同退火温度下空冷方式的退火试样。最终确定了430不锈钢适宜的退火温度为945℃、冷却方式为水冷,此时430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制成功对于中国陶瓷界是一个大事,不仅丰富了陶瓷品种,同时提高了陶瓷装饰的档次。本文从釉以及色料、装饰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一陶瓷品种装饰的感官效果成因,希望能为本品种陶瓷的装饰理论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桢干  褚兴彪 《湖南包装》2023,(1):143-145+163
作为一种公众获取信息的媒介,博物馆在文化交流、大众休闲、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以往传统的只具备单一陈列形式的博物馆展陈设计,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对于博物馆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博物馆展陈中出现的新趋势,提出博物馆展陈设计应当跳出其固有的设计思路,从面向科技创新、拥抱新兴技术入手,在科技与艺术的平衡性中予以改进。从包括展陈主题性、展项科技性、展效交互性3方面的数字媒体技术入手,在氛围营造、用户体验、展陈形式方面为观众创造全新的观展体验。  相似文献   
9.
彭融  雷璐  褚兴彪 《包装工程》2022,43(6):297-306
目的 以广西在地铜鼓为研究样本,通过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的提取,探析模块化应用策略下铜鼓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衔接的方法,实现铜鼓文化设计传承与创新。方法 综合博物馆考察、网络搜索和文献阅读等方法,收集广西在地铜鼓典型样本,归纳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基本规律及视觉效应,提取有效造型线条及典型的纹样装饰,并运用分解、重构、平滑处理等方式对图形元素进行优化,搭建模块化的图形元素资源库。最后,在“三月三”节日花灯设计案例中予以体现。结论 通过“归纳—提取—分解—重构”的现代设计手法,将广西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既有利于引导产品文化价值提升,又能够推动广西铜鼓文化的传播,并在日常应用中予以传承。  相似文献   
10.
安德利  原琛淞  褚兴彪 《湖南包装》2023,(3):116-120+124
侗族传统村落生态智慧是族群生命观、非物质文化传播及生态知识遍布的系统构建。其诗意栖居的理想生态关联智慧为“辨物居方”、“与祖先同在”、居安思“久”三要素。文章以侗族传统村落表象为切入点,认为视觉意义上的干栏木构、稻作田园、山水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具有内在成因,是生态智慧构建、是族群对生存认知的重要追求。生态智慧不仅是一个目的,更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因此,侗寨景观构建特色小镇、侗寨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是侗族传统村落生态智慧优化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