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 要:《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泛、体系庞杂、疑难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钻研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为解决中药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建立中药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中药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钻研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弯曲韧性、早期塑性开裂、干缩和徐变等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流变性随机制砂掺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机制砂掺量为7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最好;机制砂取代河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但是会增大干缩;机制砂掺量在40%以内对混凝土的徐变有抑制作用,掺量超过40%会增大混凝土的徐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醇酸水解大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正丁醇-盐酸水解的木薯淀粉溶解性最大,且在水解3 d后无显著增加。因此,从颗粒结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等方面系统地研究醇酸降解木薯淀粉制备糊精过程。经正丁醇-盐酸水解后,木薯淀粉颗粒破坏程度严重,且随水解时间的增加,大部分木薯淀粉颗粒均失去了原有的颗粒形状;经正丁醇-盐酸水解7 d后,木薯淀粉的粒径下降了42.0%。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正丁醇-盐酸水解木薯淀粉在2θ为20°处出现了衍射峰,证明淀粉在正丁醇-盐酸水解过程中形成了直链淀粉-正丁醇络合物。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和淀粉-碘全波长扫描分析表明:木薯淀粉经过正丁醇-盐酸水解后分子量在4 h内急剧下降,水解4 h后下降趋势减缓,水解3 d后分子量无显著变化并趋于稳定。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正丁醇-盐酸水解木薯淀粉3 d为制备糊精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果子沟大桥所处寒冷环境的特点,研究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实践证明,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施工时采取通水冷却、分层浇筑、控制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和控制内外温差等温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寒冷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有害温度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白云岩机制砂石粉比表面积(150m~2/kg、350m~2/kg、550m~2/kg)对水泥-机制砂砂浆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与粉煤灰作对比。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对石粉活性影响较显著,而对其需水性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石粉比表面积的提高,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干缩轻微增大,抗氯离子渗透性小幅降低,石粉比表面积达到350m~2/kg时才会改善砂浆性能,但比表面积550m~2/kg石粉对砂浆性能的改善作用仍然不及Ⅱ级粉煤灰。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一种黏土稳定剂作为改善含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可行性,主要从黏土矿物的掺量、黏土稳定剂的掺量等方面研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土稳定剂可以限制黏土自身吸水膨胀,同时抑制黏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凝土砂石含泥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宋超  邓翀 《山西建筑》2014,(33):110-112
对新疆某高速公路预制构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聚羧酸外加剂复配、脱模剂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通过机理分析、试验对比、工地应用,寻求经济、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桥所采用的英国标准、马来西亚标准相关要求,本桥所处的环境类别,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温度控制研究,探讨在热带海洋气候环境下跨海桥梁主梁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锕系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出比镧系元素更丰富的变价和更强的成键能力。前锕系元素(锕至镅)拥有较丰富的氧化还原化学,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失去全部或大部分价电子。后锕系元素(锔至铹)则主要以正三价存在于化合物中,表现出与镧系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拓宽锕系元素的氧化态、发展锕系元素的氧化还原化学一直是合成化学家追求的目标。本综述将首先对锕系元素的电子构型进行分析,并对“非寻常氧化态”进行界定。然后,介绍锕系元素的非寻常氧化态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最新进展。作为系列综述的第一部分,将重点介绍气相、固相和水溶液中锕系元素的非寻常氧化态化学。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将归纳这一领域研究的特点与难点,阐述其对于锕系元素基础理论与核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