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粗毛淫羊藿的抗炎活性组分。方法:用100 ng·mL~(-1)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筛选模型,测定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NOS的m RNA表达变化确定炎症的程度;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粗毛淫羊藿抗炎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方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粗毛淫羊藿甲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80%甲醇洗脱得到总黄酮部位,抗炎活性筛选具有抗炎活性,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1-6),结构分别鉴定为大花淫羊藿苷B(1),4"-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淫羊藿次苷Ⅱ(3),脱水淫羊藿素(4),淫羊藿苷(5),4"-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6),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粗毛淫羊藿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总黄酮和化合物(1-6)对LPS诱导升高的促炎因子表达均具有下调作用,说明黔产粗毛淫羊藿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活性成分为其中的黄酮和黄酮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贵阳秋季栽培的2个米苦荞(F.tataricum,贵米苦荞18-1号和贵黑米苦荞12号)、2个多苦荞(F.tatari-cymosum,贵多苦荞003C和贵多苦荞60)、2个甜荞(F.esculentum,贵红花甜荞2号和1412-1)、2个常规苦荞(F.tataricum,定苦荞1号和六苦2017)为材料。对其成熟期种子果壳和籽粒进行了黄曲霉分离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有品种果壳和籽粒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株进行AFB1、AFB2、AFG1和AFG2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果壳中均没有分离出黄曲霉菌落;4类荞麦籽粒中仅米苦荞分离出了黄曲霉菌落,共分离出4株黄曲霉菌株。其中贵米苦荞18-1号黄曲霉带菌率为1.56%,贵黑米苦荞12号黄曲霉带菌率为0.78%。分离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知黄曲霉菌序列完全一致。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产毒素差异显著,所有品种籽粒中只有米苦荞中检出4种毒素,贵米苦荞18-1号产AFB1最高为(5.861±0.055) μg/kg、AFB2最少为(1.605±0.052) μg/kg,贵黑米苦荞12号产AFB1最高为(14.475±0.533) μg/kg、AFG2最少为(3.393±0.151) μg/kg;籽粒产毒量远大于分离菌株产毒量;各分离出菌株之间产毒素能力差异显著,最大产AFT为(11.102±0.095) μg/kg、最小产AFT为(1.794±0.024) μg/kg。上述结果显示供试米苦荞籽粒带菌来源可能是由于果壳开裂籽粒外露后部分籽粒被直接侵染所致。所得结果可为米苦荞中黄曲霉抗性育种研究及荞麦种子的保存、运输、储藏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高荞头罐头质量的工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形态是评估罐藏荞头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添加CaCl2等腌制荞头的工艺措施,大大改善商品荞头品质,使罐藏荞头开罐后7d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感观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6个地区6个类型荞麦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16年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6个地区的荞麦种子、米、粉、茶、面、饭6个类型的荞麦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统计分析后进行评价。结果:6个地区荞麦食品中总的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34.92%,最高为26.8μg/kg,其中主要是AFB_1和AFG_1的污染严重,AFB_1的阳性率为14.29%,AFG_1的阳性率为17.46%,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规定,总的黄曲霉毒素超标率为3.17%。方差分析:不同类型的荞麦食品对AFB_1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并且荞麦面比其他类型的荞麦食品AFB_1更容易超标。收成月平均温度对AFB_1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收成月平均温度越高,AFB_1含量越高。AFB_1与AFG_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荞麦食品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但污染程度较轻,并且黄曲霉毒素AFB_1污染受到收成月温度影响,AFB_1污染的增加同时也常常伴随着AFG_1污染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荞麦黄酮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 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甜荞和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方法]以7个随机引物对贵州省1999~2010年荞麦区甜荞和苦荞参试品种及其亲本等合计19个品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共获得149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41条,多态性谱带的平均比率为94.89%.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彼此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威宁甜荞品种彼此亲缘关系较近,而其他甜荞品种间关系较远.遗传变异性程度以种问差异最大,其次是甜荞种内不同品种间,而苦荞种内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性最小.[结论]研究初步建立了19个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8.
一水肌酸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5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288头,分为8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饲喂含有0、250、500、750、1000、1500、2000和2500g/t一水肌酸(CMH)的日粮,试验时间45d,研究CMH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肉质和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MH添加剂量在250~1500g/t之间时,肥育猪的增重提高,料重比下降,以500g/t组最明显,增重提高了6.7%,但差异不显著,料重比则下降10%(P<0.05);眼肌面积试验组提高了9.04%(P<0.01),背最长肌率提高了15.73%(P<0.01);背肌和半膜肌的粗脂肪含量试验组分别提高34.75%(P<0.01)和36.36%(P<0.01);而背肌和半膜肌的水分含量则分别下降4.06%(P<0.05)和4.9%(P<0.05);背肌、半膜肌的肌酸含量分别上升14.27%(P<0.01)和21.3%(P<0.01);背肌、半膜肌糖原含量分别上升8.81%(P<0.05)和10.83%(P<0.05);背肌、半膜肌的肌苷酸和肌苷含量分别提高29.21%(P<0.01)、32.14%(P<0.01)、32.7%和32.2%(P<0.01);背肌的胶原蛋白下降13.79%(P<0.01),半膜肌的乳酸含量下降4.64%(P<0.05);另外,背肌、半膜肌24h的滴水损失试验组分别降低30.43%(P<0.01)和31.3%(P<0.01);肌酸激酶活力则分别提高16.4%(P<0.01)和19.2%;半膜肌24h的pH提高了4.15%(P<0.05);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33%(P<0.05)和5.35%(P<0.05),而肌酸激酶的活力则提高18.84%(P<0.05)。  相似文献   
9.
人工模拟抗体通过对天然的抗体以仿生学的模仿而人工合成的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分子识别能力的元件。人工模拟抗体是通过功能单体和交联荆对模板分子进行分子印迹而制备得到。因而,人工模拟抗体也叫分子印迹聚合体。由于分子印迹聚合体的活性的稳定性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食品的快速检测上得到了应用,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但是,由于它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大分子物质的识别不稳定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酵母为菌种,采用PDA基本培养基,研究在不同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初始pH值条件下线粒体ATP合酶活性对谷胱甘肽(GSH)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初始pH6.0时,30℃培养24 h,线粒体ATP合酶活性和GSH含量均达到了最高,分别为15.73 μmol/mg·protein·h和1.27 μmol/g·FW;②在最适温度30℃、pH6.0条件下培养,线粒体ATP合酶活性在培养48 h达到最大,GSH含量在培养60 h达到最大;③初始pH 6.0时,在24℃条件下,线粒体ATP合酶活性保持稳定,GSH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34℃时,线粒体ATP合酶活性在24 h最大,GSH含量在36 h达到最高;④初始pH 6.0时线粒体ATP合酶活性达到最大,GSH含量最高.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线粒体ATP合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活性是不同的,同时也说明了ATP合酶活性与GSH的合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