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2.
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基体,包埋磁性纳米Fe3O4粒子和粉末活性炭(PAC)制备了复合凝胶球(Fe3O4@PVA-SA-PAC),研究用于吸附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3)有利于TC的吸附;吸附量随投加量的减少、初始TC含量增加而上升。准2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吸附数据,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在35℃下,Langmuir模型拟合出最大吸附量为368.7mg/g。同时,凝胶球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仍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了氢氧化镧[La(OH)3]交联壳聚糖(CS)微球(La-CS-M),并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微球吸附去除水中磷酸盐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La-CS-M成功负载了La(OH)3,与传统滴落法制备的氢氧化镧交联壳聚糖球(La-CS)相比,其表面和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其体积平均粒径为415.8 μm,孔隙率为89.22%,平均孔径为960.0 nm,pHpzc约为6.5。La-CS-M在宽pH范围内(3.0~10.0)均保持较高吸附量,CO32-对La-CS-M吸附性能影响较Cl-NO3-SO42-以及腐殖酸(HA)明显。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且在pH=6.0时最大吸附量为56.48 mg/g。结合XPS表征和吸附数据推测La-CS-M的吸附机理涉及静电吸附和形成内层配合物(通过配位交换或Lewis酸碱作用)。吸附磷酸盐后La-CS-M可通过2.5 mol/L NaOH溶液实现脱附,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和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骆华勇 《移动信息》2020,(1):00060-00061
在鸡养殖场中,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鸡的影响很大,影响着鸡蛋的产量以及鸡肉的质量。不仅如此,整洁、干净和适宜的温湿度、光照的鸡舍环境是预防鸡瘟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养殖场都是人工来控制这些因素,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STC15W4K32S4的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来控制养鸡场的环境,使养殖场的环境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用蓝牙进行数据的传输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凝胶驱动正渗透(FO)脱盐过程的性能,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制备一种具有半互穿网络的电场响应性水凝胶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P(AMPS-AM)/CMC)用作新型汲取剂。使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化学结构和形貌,考察其在水中的溶胀性及在电场刺激下的响应性,并探究其在FO脱盐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P(AMPS-AM)/CMC呈现孔洞结构;溶胀过程符合二级溶胀动力学模型且理论平衡溶胀度为181.5 g/g;在15 V电压刺激下具有明显的消溶胀性。在FO试验中,与未经CMC改性的P(AMPS-AM)相比,P(AMPS-AM)/CMC产生类似的初始水通量但其在15V电压刺激下的水回收率是前者的1.9倍,且连续3次再生后水回收率仅下降7.97%。此外,与已报道的水凝胶汲取剂相比,P(AMPS-AM)/CMC不仅可获得较高的水通量而且在水回收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了氢氧化镧[La(OH)3]交联壳聚糖(CS)微球(La-CS-M),并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微球吸附去除水中磷酸盐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La-CS-M成功负载了La(OH)3,与传统滴落法制备的氢氧化镧交联壳聚糖球(La-CS)相比,其表面和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其体积平均粒径为415.8 μm,孔隙率为89.22%,平均孔径为960.0 nm,pHpzc约为6.5。La-CS-M在宽pH范围内(3.0~10.0)均保持较高吸附量,CO32-对La-CS-M吸附性能影响较Cl-NO3-SO42-以及腐殖酸(HA)明显。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且在pH=6.0时最大吸附量为56.48 mg/g。结合XPS表征和吸附数据推测La-CS-M的吸附机理涉及静电吸附和形成内层配合物(通过配位交换或Lewis酸碱作用)。吸附磷酸盐后La-CS-M可通过2.5 mol/L NaOH溶液实现脱附,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和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将剩余污泥在 600 ℃下热处理得到污泥生物炭(SBC),以 SBC为载体通过一步共沉淀法制得新型水合氧化锆改性污泥生物炭(SBC-Z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成功负载水合氧化锆,比表面积为 183.03 m2/g,孔容为 0.07 cm3/g。吸附实验结果表明:SBC-Zr 在 pH=2 时获得较高吸附量;随着投加量的减少,吸附量逐渐减小;SO42-对吸附性能影响较 Cl-、NO3-以及腐殖酸(HA)明显;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且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 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SBC-Zr 吸附磷酸盐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和磷酸盐取代表面 O-H 基团形成内层配合物。应用其处理实际含磷污水,可将磷酸盐浓度从 1.30 mg/L 降低到0.36 m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