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镉是一种高毒而且具有蓄积性的重金属 ,在环境中含量较低 ,需要灵敏的监测技术进行测定。研究了双显色体系测定镉的方法 ,对于Cd -邻二氮菲 -溴酚蓝形成的三元络合体系 ,首先用三氯甲烷萃取 ,然后加入碳酸钠解析 ,解析出来的溴酚蓝可与丁基罗丹明B形成染料离子对 ,该离子对被甲苯萃取 ,并用乙醇等色。在 5 89nm测定溴酚蓝 -丁基罗丹明B等色染料离子对的吸光度 ,该方法摩尔吸光系数可达到 4 .0 8× 10 5L/(mol·cm) ,在 6 .0× 10 -8~ 3.1× 10 -5mol/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0 %~ 10 1.8% ,相对标准偏差为3.2 % ,利用该高灵敏度体系测定了三个化工废水样品的镉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水热合成法制备高纯度氧化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高纯度氧化镁,实验发现,这种方法是一种分离镁和钙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与气相氧化法、液相滴下法、Sulman法、Aman法相比,本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氧化镁含量可达99.95%-99.98%,。适应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二氧化氯发生方法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二氧化氯发生方法,是利用蔗糖与氯酸钠和硫酸,在适当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酸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下反应发生或生产CIO2;实施CIO2发生的装置是由多级的CIO2反应器、自动投药系统、CIO2投加系统、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排液系统和控制器组成。由本发明产生CIO2的突出优点是成本低,易为用户所接受;其次是药剂转化彻底,产品纯度高。本发明提出的连续自动生产CIO2的方法,可在我国水消毒及其它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氧化塘工艺处理规模化养猪场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固液分离太阳能折流式厌氧塘/兼氧塘/强化好氧塘工艺处理养猪场污水,处理出水水质(COD≤400 mg/L、NH2-N≤70 mg/L)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运行成本为0.34元/m3,净运行成本为0.27元/m3.  相似文献   
5.
盐酸酸洗废液投加氧化剂氯酸钠,制得聚合氯化铁(PFC),用于处理赣江水。结果表明,PFC投加量200 mg/L,转速150 r/min,pH值8~9,常温下进行絮凝反应,沉降时间20 min,反应最佳,反应后剩余浊度为4.68 NTU,去除率86.0%。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硫酸亚铁为铁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α-三氧化二铁(α-Fe2O3)纳米颗粒。研究了各因素对Fe2+转化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0.9mol/L的亚铁溶液,当过氧化氢用量为15mL,反应15min时,Fe2+的转化率最大,为99.1%。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氧化法处理钢材酸洗废液,得到聚合氯化铁(PFC)。将自制的PFC处理微污染的湖水,考察PFC的投加量、湖水的pH、沉降时间、搅拌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自制的PFC投加量为150 mg/L、湖水pH值为8~9、搅拌时间7 min、沉降时间为20 min,絮凝效果最佳,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为93.5%和44.8%。  相似文献   
8.
从离子交换与吸附、沉淀作用、络合作用及氧化还原作用的角度介绍了钝化技术修复土壤的机理。将目前广泛使用的钝化材料进行分类,主要包含石灰类、含磷类、炭材料类、黏土矿类及有机堆肥类钝化材料,分别阐述了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指出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由实际应用、修复效果评价机制与标准、修复效果稳定性和钝化材料长期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推行钝化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鲁秀国  陈晶  官伟 《应用化工》2023,(6):1669-1674
将核桃壳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核桃壳生物质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WSP@nZVI),投加到Cr(VI)污染土壤中,通过土壤钝化实验,研究投加量、土水比和时间对Cr(VI)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可能的修复机理。分析处理前后土壤浸出液Cr(VI)浓度、土壤Cr(VI)含量、土壤总Cr含量以及土壤Cr形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7.5 mg/g,土水比为1∶10 g/mL,时间为2 d时,修复效果最佳。投加量越大,土水比越小,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明显。其修复机制可能为吸附-还原-沉淀与共沉淀3种机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Cr(Ⅵ)模拟水样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粒径为1.6~2.5 mm花生壳作吸附剂,用量为5.0 g,介质pH值为1.0,流量为3 mL/min,吸附后水样中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08%,Cr(Ⅵ)质量浓度为0.184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标准。对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Thoma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花生壳饱和吸附容量为9.4 mg/g。从动态吸附穿透曲线中可见,219 min时达到吸附穿透点,1312 min时达到吸附衰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