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萃取复型技术及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了Ti—V—Nb微合金钢及热影响区中的第二相粒子及其对HAZ区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粒子.这些粒子是Ti、Nb、V等元素的碳氮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这些粒子能够显著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在1200C以下时,热影响区中的第二相粒子在热循环过程中仅发生轻微的溶解及长大,奥氏体晶粒长大程度很小,且奥氏体晶粒尺寸基本不随焊接热输入(t815)及热循环峰值温度(Tm)的变化而变化。Tm在1250C以上时,热影响区中的第二相粒子显著减少而尺寸显著增大,奥氏体晶粒尺寸随t815及Tm的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
ZAS35合金是在Zn-Al合金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耐磨合金。利用SX-8-10型箱式电炉、JB30A冲击试验机和HB-3000型布氏硬度计研究了热处理前后ZAS35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ZAS35的最佳固溶处理工艺为:375℃×3h水淬。固溶处理使铸造合金的冲击韧度提高20%以上,强度和硬度提高15%以上。固溶处理后,采用175℃×1.5h空冷的时效工艺,冲击韧度比铸态提高45%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萃取复型技术。对Ti-V-Nb微合金钢母材及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粒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的粒子为含有Ti、Nb、V的碳氮化合物复合粒子,其尺寸均在100nm以下;粒子的形状不规则,不同粒子具有不同的成分。焊接热循环后,焊接粗晶区中仍保留了较多的粒子,但粒子尺寸显著增大,粒子的形状由母材中的不规则状变为方形,粒子的含Ti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Si、Y对铸造Mg-Zn-Al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研究了Si、Y对Mg-Zn-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Y均能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特别对高温抗拉强度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合金强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组织中析出相的弥散强化作用。Mg-6.0Zn-1.5Al-0.15Mn-1.2Si-0.5Y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a(Mg)基体、B(MgZn)相、λ(Mg2Si)相和ω(SiY)相组成。  相似文献   
5.
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对HAZ区奥氏体晶粒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Ti-V-Nb微合金钢及热影响区(HAZ)第二相粒子及其对HAZ区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细小粒子的Ti、Nb、V的碳氮化合物.这些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显著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在1200℃以下时,HAZ区中第二相粒子仅发生轻微的溶解及长大,奥氏体晶粒长大程度很小,且奥氏体晶粒尺寸基本不随ts/5及热循环峰值温度Tm的变化而变化.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在1250℃以上时,HAZ区中第二相粒子显著减少而尺寸显著增大,奥氏体晶粒尺寸随t8/5及Tm的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镁对锑变质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铸造铝硅合金中镁对锑变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入锑后再加入镁,其变质能力激剧增强。文中所示锑、镁含量与力学性能关系表明,对于共晶合金,含(质量分数)02%Sb、06%Mg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高。还就镁对锑的激化机制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SG-5-12型坩埚电阻炉熔炼ZAS35合金并对其进行变质处理,XMT与DM-6801型数字温度表测量、控制合金液温度。利用JB30A冲击试验机和HB-3000型布氏硬度计研究变质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0℃加入1%的综合变质剂,合金的性能最好,αk值达到54.3J/cm^2,提高80%,HB达到125,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Al—Mg及Al-Si两种焊丝分别对SiCp/LD2复合材料进行了MIG焊,利用光镜、电镜及MTS-810试验机对焊缝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Al-Mg焊丝焊接时,熔池中Al—SiC间的界面反应程度均较大.生成了较多的针状Al4C3,且Al4C3的尺寸较大。采用Al-Si焊丝时,MIG焊熔池中的界面反应程度显著降低,仅生成了少量尺寸较小的针状Al4C3;利用Al—Si焊丝还可有效地防止焊缝熄弧处的宏观结晶裂纹。力学性能试验表明,用Al-Si焊丝焊接的接头强度比用Al—Mg焊丝焊接的接头强度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研究了Ti-Nb微合金钢及其模拟粗晶区(CGHAZ)中的第二相粒子,并利用OM、TEM及系列冲击试验对Ti-Nb微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及韧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i-Nb微合金钢中含有大量的、尺寸细小的TixNb1-x(CyN1-y)粒子,粒子中Nb的相对含量在0.25~0.82之间,形状接近球形.这些粒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焊接过程中这些粒子能有效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抑制粗大贝氏体的形成、促进针状铁素体析出及M-A组元的分解,从而显著善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的韧性,t8/5越大,这种改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萃取复型和焊接热模拟技术,对0.14C-1.34Mn-0.017Ti-0.023Nb微合金钢及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粒子的形态、数量及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第二相粒子形状不规则,Nb的相对含量(Nb/(Nb Ti))在25%~82%之间的粒子平均直径为14.2am,尺寸较大的粒子(~50nm)含Ti较高,呈方形,尺寸较小的粒子中Nb含量较高,呈球形。焊接热循环后,第二相粒子数量显著减小,平均尺寸增大,呈方形。800℃至500℃冷却时间t8/5从16s增加至60s时,粒子中Nb的相对含量为20%~50%,粒子平均尺寸由31.4nm增大至37.2nm,粒子数量由1.95/μm^2减少至1.20/μm^2。但t8/5从60s增至120s时,因冷速慢,析出温度低,粒子平均尺寸减小至26.3nm,粒子数量增加至3.56/μm^2,又重新出现一些含Nb量较高的球形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