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84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204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3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79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致灾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基于水力学原理,结合实体模型试验及原型实测资料分析,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概念、致灾效应和致灾机理。分析表明,河道萎缩是造床过程中河道排洪输沙功能衰退的一种演变现象,其致灾效应是使洪水涨率增大,同流量下洪水水位不断抬升。致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畸型河势增加、工程险情增多、直接造成工程损失及滩区经济损失等。试验研究揭示,主河槽宽度缩窄造成洪水水位涨幅增大,河底平均高程抬升和过水断面面积减小造成洪水水位起涨的基准面抬升是河道萎缩致灾的主要原因。河道萎缩致灾效应的大小与萎缩模式有关,其中以“集中淤槽”模式所形成的致灾效应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于5月29日在宜宾屏山县锦屏村隆重举行了移动信息扶贫项目锦屏村基站开工仪式。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向阳、宜宾市副市长景世刚、四川移动公司纪检组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铜在高纯净钢中的析出过程,发现早期析出阶段有类B2结构的亚稳相出现,分析了铜在高纯净钢中的析出贯序,研究结果对分析铜在高纯净钢中的时效强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文学 《人民黄河》2001,23(6):35-36
通过分析形势,提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制定了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等五年计划。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和专业结构的合理优化配置;培养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奠定黄科院科技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以适应治黄工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把黄科院的科研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5月11日,由四川电信和国内著名的电子工业企业九洲集团联合建造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实验室正式揭牌并进入研发阶段。这也是四川电信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打造的第一个产品研发实验室。它表明四川电信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步伐速度、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研究贝氏体相变的特点,弄清贝氏体相变反应与共析分解的区别极为重要。本文应用QUANTA--400环扫电镜和JEM-2010高分辨电镜观察了多种钢的珠光体和贝氏体组织形貌和亚结构。综合以往的研究资料,从表象到本质上分析了贝氏体相变的特征,阐述了贝氏体相变与共析分解的区别。认为:贝氏体相变具有过渡性特征,贝氏体相变绝非共析分解。有的学者将贝氏体相变说成是共析分解的延续,那是不正确的。从贝氏体的物理本质出发,提出了钢中的珠光体、贝氏体、共析分解、钢中贝氏体相变等重要概念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7.
贝氏体相变的切变-扩散整合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试验与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贝氏体相变的形核、长大,贝氏体铁素体的亚结构、相变动力学的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贝氏体相变机制具有过渡性,既非切变机制,也非台阶扩散机制,并提出了切变-扩散整合机制.依靠涨落、碳原子的扩散,形成贫碳区.贝氏体铁素体在贫碳的奥氏体中形核.系统自组织功能使相界处和奥氏体中的Fe原子和替换原子通过热激活跃迁、界面扩散或切变等方式,重复产生亚单元.在亚单元边界处的富碳奥氏体中析出渗碳体或ε-碳化物,也可以成为残留奥氏体.  相似文献   
8.
应用JEM-2010高分辨电镜研究了Fe-1.18Cu合金过饱和固溶体的纳米结构。结果表明,过饱和含铜固溶体中分布着大量铜原子的偏聚区,呈圆饼状,直径10-30nm。由类似孪晶的衍射条带构成,富铜条带和贫铜条带明暗相间,其中富铜条带含铜量很高,呈现fcc结构,其(111)fcc晶面与基体铁素体的(110)α晶面存在2-4°位向差。铁素体基体与富铜条带的接壤处以及条带之间形成位错和层错亚结构。在含铜较少的铁素体中,铜原子排列在(001)α晶面上。  相似文献   
9.
La0.7Mg0.3Ni2.55-xCo0.45Alx(x=0~0.4)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La-Mg-Ni系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以Al部分替代Ni,采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La0.7Mg0.3Ni2.55-xCo0.45Alx(x=0,0.1,0.2,0.3,0.4)电极合金,研究了Al替代量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包括(La,Mg)Ni3相、LaNi5相和一定量的LaNi2相;Al替代使铸态合金中LaNi2相的量显著增加,但对快淬态合金中LaNi2相的相丰度影响不显著。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Al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循环寿命大幅度提高;快淬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循环寿命,但随Al替代量的增加,淬速对循环寿命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0.
用同一炉钢的铸件和锻件对比研究了在水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铸钢和锻钢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激活能相同,均为Q=5540cal/mol,且和氢渗透测出的表观扩散激活能一致。无论是阳极极化还是阴极极化,均使铸钢和锻钢的da/dt升高,但阴极极化较为明显。氢渗透测量表明:不论阳极极化或阴极极化,随着电流增大,饱和氢渗透量明显增加,极化对da/dt和氢渗透通量的影响相似。试验温度对K_(ISCC)的影响极小,但铸钢的K_(ISCC)明显地比锻钢高。氢渗透测试结果发现锻钢的饱和氢渗透通量约比铸钢大一倍。这与断口观察一致,由此可以解释K_(ISCC)的差异。尽管断口形貌明显依赖开裂时的K_I值,但在K_(ISCC)附近锻钢全是沿品断口,而铸钢则以准解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