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金属工艺   3篇
能源动力   9篇
武器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Si含量对电弧熔炼Mo-Si系金属间化合物组织结构和室温硬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Mo-Si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裂纹和孔隙增多、致密度下降。Si组元决定了熔炼组织过渡相的形貌,Si较少时,过渡相呈岛状弥散分布,Si较多时,过渡相呈网状分布在基体相中。室温硬度及断裂韧性随Si含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对BFM1015柴油机在可靠性考核试验中出现曲轴箱废气压力异常波动的情况,通过对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并应用计算机仿真和专项试验等手段,从零部件设计和装配工艺等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确认了柴油机曲轴箱废气压力异常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DEUTZTCD2015柴油机排气制动与脚踏板优先级关系、排气制动起作用转速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CD2015V06柴油机排气制动功能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4.
某柴油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拆解后发现缸套、活塞和连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宏观检验和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显微组织检验等手段,结合零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连杆是引发此次连锁故障的肇事件,缸套与活塞为受牵连件。连杆表面存在由喷丸工艺不当造成的折叠缺陷,因应力集中而诱发了材料最初的疲劳损伤;同时显微组织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连杆的整体强度。在复杂的循环应力及较大的惯性力作用下,连杆发生高周疲劳断裂,并引发缸套、活塞的相继损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V型柴油机由单级增压改为二级增压后,最高燃烧压力过高问题,通过GT-Power软件建立柴油机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核,仿真研究了喷油提前角和压缩比对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及最高燃烧压力的影响规律。以二级增压柴油机的试验最高燃烧压力作为限制条件,以转矩达到最大为目标,利用GT-POWER中的DOE工具对喷油提前角和压缩比进行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降低压缩比能够有效降低最大转矩点(1 300 r/min)和标定点(2 100 r/min)的最高燃烧压力,压缩比每降低1,最大转矩点最高燃烧压力降低0.8 MPa,标定点最高燃烧压力降低1.16 MPa;得出优化后的压缩比和喷油提前角相对变化值为14.9°CA和4.3°CA. 根据试验机的结构条件,利用试验机在柴油机台架上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高原用柴油机双增压器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柴油机高原试验存在的海拔2 500m以上最大转矩点喘振,海拔4 500m时标定点增压器超速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增压器的解决方案,采用GT-Power软件对新方案在不同海拔时的外特性进行了仿真预测,并与原机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双增压器的方案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原机存在的问题;发动机平原特性能够满足原机要求;在海拔4 500m时,1 300r/min最大转矩点转矩达到1 844N·m,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1 980N·m下降了6.8%。2 100r/min最大功率为248.5kW,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330kW下降了24.7%。  相似文献   
7.
商海昆 《柴油机》1997,(6):10-12
1前言柴油机自问世以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随着高精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环境、经济方面的限制,其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从提高经济性、可靠性、动力性逐渐转移.在保证经济性、可靠性、动力性的前提下,重点控制柴油机排放、减少废气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车用柴油机特征值的发展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目前车用柴油机特征值有了很大的提高.如36t、40t载重车的柴油机功率从大约170kw提高到370kw,平均有效压力从07MPa提高到ZMPa,升功率从13kw/L提高到25kw/L.而柴油机的油耗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谢亮  樊丰  马晓峰  商海昆 《柴油机》2016,38(4):40-42, 49
针对某增压中冷柴油机在改型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多支路润滑油管裂纹问题,通过裂纹形态及结合有限元仿真,对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多支路润滑油管路系统设计上整体刚度较低,没有充分考虑系统振动对管系的影响,是该管路系统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海昆 《内燃机》2009,(1):52-53
介绍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增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利用BF6M1015CP柴油机试验数据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志明  商海昆  李鑫 《柴油机》2013,35(3):56-57
针对某BF12L513C 12缸风冷柴油机驻车发电稳态转速波动超差问题,首先对整机的外特性进行检查,然后对其燃油系统:喷油泵、喷油器、提前器的性能进行了检查。分析认为:油封油变质并参与燃烧及供油提前器油质脏,导致跟随性差是导致稳态转速波动超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