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以及磨损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718钢的组织、硬度及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718钢的显微组织、洛氏硬度及干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与热轧态718钢相比,经860℃油淬+200℃回火处理后,718钢的硬度提高显著,其硬度可达49.5 HRC,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718钢经860℃油淬+200℃回火处理后,磨损量和平均摩擦因数最小,表现出优异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包括粉末冶金法、电阻烧结法、铸渗法和原位合成法。从增强粒子的含量、尺寸以及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三个方面,综述了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设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增强颗粒体积含量从5%到15%,尺寸从3 μm到45 μm的SiCp/Fe复合材料,研究了粒子含量与尺寸对复合材料硬度、强度、延伸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强颗粒的体积含量从5%提高到10%,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性能;随着增强颗粒含量进一步提高,颗粒团聚将导致材料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 Cp/6061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及微观形貌观察,用6061铝合金基体材料作为对比,研究了增强粒子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接触反应法,以Ti粉、C粉和Al粉作为生成Ti C增强相的原材料,可直接在6061铝合金基体中原位生成Ti C颗粒,Ti C颗粒呈规则多边形,尺寸为0. 5~1μm。随着增强粒子含量的增加,原位自生Ti Cp/6061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提高,T6热处理后5%(质量分数)的Ti Cp/6061复合材料的硬度为120. 5HBS,比基体6061铝合金提高了28. 1%。这是Ti C颗粒对6061基体材料的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随着增强粒子含量的提高,原位自生Ti Cp/6061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也增强; T6热处理后,在100 N恒压作用下与GCR15材料对磨300 s,基体6061铝合金失重是5%(质量分数) Ti Cp/6061复合材料的2倍。其原因在于Ti C颗粒含量的提高减小了对磨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原位自生Ti Cp/6061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氟盐法制备了TiB2质量分数为3%的原位合成TiB2/6061复合材料,研究了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2颗粒弥散分布在6061铝合金基体中,明显细化6061铝合金基体晶粒。当固溶温度一定时,随固溶时间延长,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可获得明显提高,但固溶时间在6~10 h时,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不显著。当固溶时间一定时,随固溶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硬度和耐磨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wt%TiB2/6061复合材料经530 ℃×10 h固溶处理后,硬度和耐磨性能最佳,相较于铸态硬度值提高了79.5%,磨损量减少了59.1%。固溶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犁沟变细变浅,材料脱落现象减少。  相似文献   
6.
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权衡了强度和塑性间的矛盾,有望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原位合成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刚度,比模量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汽车制造、高铁动车、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归纳了三种原位合成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反应体系(Al-K2TiF6-KBF4体系、Al-TiO2-B2O3体系和Al-Ti-B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概述了原位合成TiB2颗粒对铝基体晶粒尺寸、界面结合和润湿性产生影响的研究现状,对TiB2颗粒强化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展开了讨论,梳理总结现阶段在此领域研究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展望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潜在发展空间,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模量高、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良好,以及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反应体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原位合成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10vol%SiCp/Fe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对SiCp/Fe复合材料硬度、冲击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对SiCp/Fe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冲击性能无显著影响,而通过淬火+回火热处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冲击性能可获得显著提高。经850℃淬火+650℃回火热处理后,SiCp/Fe复合材料维氏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可达658. 4 HV5和95. 2 J,与未热处理试样相比,维氏硬度提高了29. 9%,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了43. 6%。显微观察表明,经850℃淬火+650℃回火热处理SiCp/Fe复合材料基体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未见孔洞缺陷。  相似文献   
9.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ron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eramic particles(SiC,Cr3C2,TiC and Ti(C,N)) prepared by the two-stage resistance sintering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It was found that tensile strength of SiC/Fe composite shows the highest among the four types of composites.The elongation of all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as increasing of reinforcement volume fraction.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imulated by Eshelby approach modeling to reveal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The modeling an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the iron matrix composites relies not only on load sharing of the reinforcements but also on reinforcement increasing matrix strength.  相似文献   
10.
对真空熔炼制备的Zn-5.5Mg-0.4Ba-0.7Gd合金在150 ℃分别时效2、4、8 h,研究时效时间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可以改善合金的微观结构,时效初期合金中的MgZn2相逐渐转化为Mg2Zn11相。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时效4 h后合金耐腐蚀性能最佳,自腐蚀电位为-942.844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3.34 μA/cm2,微孔电阻为1894 Ω·cm2,电荷转移电阻为1613 Ω·cm2。时效4 h后合金腐蚀产物主要由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的磷酸锌(钙)、碳酸锌(钙)和氢氧化锌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