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冷变形对0Cr18Ni10Ti不锈钢管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经冷拉拔预变形后0Cr18Ni10Ti不锈钢管的室温和320 ℃拉伸性能及其断口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加工率的增大,0Cr18Ni10Ti不锈钢管室温和320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大,断后伸长率减小;钢管320 ℃拉伸性能较室温有所下降,其中断后伸长率下降明显。拉伸断口观察表明不锈钢管室温和高温拉伸断口均呈韧性断口特点,320 ℃拉伸断口较室温断口韧窝密度降低,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0Cr18Ni10Ti不锈钢管制备过程中中间管坯的热处理工艺对成品管组织和性能的改善。研究表明:中间管坯经不同温度真空热处理后,管坯表面光洁,无明显氧化层且管材组织均匀,其中经1080℃×8min热处理后管坯晶粒度为6级;经900℃×60min真空热处理后管坯晶粒度为10级。中间管坯在大气环境中经1100℃×3min热处理后,管坯表面氧化严重,管坯晶粒组织粗大不均匀,在管坯内壁出现明显细晶区域。成品钢管拉伸试验表明,采用1080℃×8min真空热处理后的中间管坯所制备的成品钢管拉伸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开发是误区太阳能开发是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录强 《太阳能》2005,(5):13-15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生物质在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远远超越能源价值的生态价值。大量生物质作为能源使用,只能进一步打破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危害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而太阳能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分析,都具备成为人类未来能源支柱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赵鸿磊  刘鸣  张录强  李红宇  刘杨 《热加工工艺》2014,(11):140-141,144
航天用GH3600合金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度级别要求都很高。为了获得合格的管材,对其挤压工艺参数、冷轧过程中加工率范围、退火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挤压开坯可明显细化组织,提高组织均匀性;成品冷加工率控制在51%~57%的范围内,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品组织,同时提高了室温伸长率和高温下屈服强度。最终,合金管材达到了要求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塑性变形及热处理对钽铪合金管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钽中加入0.2%~1.2%的铪,形成钽铪合金,提高了钽管的力学性能。实验采用二次电子束熔炼的钽铪合金锭,高温挤压成φ32mm×6.5mm×Lmm管坯,再经多辊轧管机冷轧至φ10.5mm×0.8mm×Lmm的管材。铪的加入起到了明显的细化组织作用,塑性变形量对钽铪管的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热处理能很好的控制钽铪管的组织性能,钽铪合金管的爆破压力及纵横向机械性能均优于纯钽管,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比纯钽管提高近40%。铪的加入使钽的再结晶温度提高100℃~200℃。  相似文献   
6.
铝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铝工业生产特点,本文论述了铝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延链、补链和耦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设计方法.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给出了铝工业主导产业链设计方案、铝工业静脉产业链设计方案和铝工业产业链网设计方案,为铝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钽中加入0.2%~1.2%的铪,形成钽铪合金,提高了钽管的力学性能.实验采用二次电子束熔炼的钽铪合金锭,高温挤压成φ32mm×6.5 mm×L mm管坯,再经多辊轧管机冷轧至φ10.5 mm×0.8 mm×L mm的管材.铪的加入起到了明显的细化组织作用,塑性变形量对钽铪管的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热处理能很好的控制钽铪管的组织性能,钽铪合金管的爆破压力及纵横向机械性能均优于纯钽管,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比纯钽管提高近40%.铪的加入使钽的再结晶温度提高100℃~200℃.  相似文献   
8.
张录强 《云南节能通讯》2005,(21):4-6,F0003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生物质在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远远超越能源价值的生态价值。大量生物质作为能源使用,只能进一步打破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危害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而太阳能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分析,都具备成为人类未来能源支柱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