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总结了不同社会变革、历史动向与经贸转变时期对花边构制、艺术美学、民俗文化的影响,以此探寻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发展变迁规律。基于手工棒槌花边相关史料及实物,详尽梳理其于欧洲的历史溯源演变轨迹并深入探究烟台手工棒槌花边的再造历程。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因其独特艺术形制并融合胶东传统技艺与民间审美为各时期深受市场青睐的手工艺品,并为自西风东渐开始,欧洲舶来艺术设计理念及工艺技法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且汇入鲁绣、胶东剪纸等本土工艺美术特点使之再造,进而合乎于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柴油机主要铸件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选择底座铸件进行材料的工艺试验。通过对铸件本体取样,检测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疲劳性能,结合检测结果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利用调整后的Cu-Mo合金成分浇注铸件,本体试样性能均达到设计指标,研制的高强度合金铸件材料满足柴油机及发电机组零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屈服点控制螺栓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使用次数,对螺栓屈服点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制订了合理优化部分工序螺栓合装参数,将螺栓控制在弹性区使用的改进工艺。试验验证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采用该工艺,生产一台发动机螺栓的需求量由原先的两套减为一套,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超疏水物理色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超疏水物理色材料由于极端的非润湿特性在建筑外墙、纺织品、结构彩色涂料、智能装饰、显示器、可穿戴设备、检测传感、信息加密、智能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超疏水色素色材料存在的缺点,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梳理烟台手工棒槌花边的技艺与文化艺术传承现状,借助活态保护理念以烟台本土地缘环境特色、观光旅游资源、本土民间工艺美术技法、非遗乡村振兴与非遗职业教育策略为基本元素,对烟台手工棒槌花边进行再造展开思考。得出导致烟台手工棒槌花边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处于渐趋困境局面的根由,并提出利于其困境破局的合理对策。认为文创化转型、打造"非遗小岛"、规范教育培养后备力量并使其与现代文化产业复合,是促进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制作技法与文化艺术内涵良性存续和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气缸盖加工工艺流程、零件试制以及小批量生产等情况进行加工工艺性设计,着重介绍了气缸盖数控加工单元与柔性生产线的配置方案,并对其关键设备、工艺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不断的工艺优化与调整,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公差选用原则,指出公差选用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整机性能和市场适应性,且对加工成本影响极大。以机体设计公差选用为例,对发动机设计过程中的公差选用与工艺系统各部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建议:在保证整机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的公差带;粗糙度尽量不选用Ra1.6以下;不片面追求形位公差的高精度,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静  林凯歌  高陈陈  陈诚 《印染》2023,(9):13-18
通过对虾青素、虾青素/茜素及虾青素/指甲花醌色素进行修饰处理,在共轭色素上原位生长超支化聚合物纳米级结构,以构筑虾青素基无氟超疏水彩色颗粒。基于热黏合法制备出具有彩色外观以及自清洁特性的着色抗湿胶布,并在麻布扭面、塑料凹面、玻璃凸面和陶瓷V面进行黏贴性应用。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图、表面元素含量检测等手段,对虾青素基无氟超疏水彩色颗粒及其着色抗湿胶布进行了化学信息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彩色颗粒的微观结构及其组成进行了观察。将着色抗湿胶布与商品化透明胶带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具有更耐久的黏贴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雅培  林凯歌  高陈陈  吴明明  陈诚  冉杰 《表面技术》2023,52(9):96-107, 124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民用、产业用、特种领域用相关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解决原油泄漏等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弥补常规油水分离材料易带来二次污染的不足,研究制备性能优良、可降解的绿色超浸润材料以实现油水混合物的有效分离成为当前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概述了超浸润油水分离材料的优势,包括成本低廉、分离高效、操作简便等。同时归纳了常规超浸润油水分离材料存在的问题,即此类材料在应用后无法实现循环利用或自然降解,一般被焚烧或直接丢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危害环境。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及其组成物基超浸润油水分离材料,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将此类材料分为4类:超亲水/水下超疏油型、超疏水/超亲油型、超双亲型以及响应式亲疏水切换型。针对以上不同类型的纤维素及其组成物基超浸润油水分离材料,分别概括其制备路径、反应途径以及油水分离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深入阐释其设计思路、成形原理、制备方法以及油水分离作用机制,进而对纤维素及其组成物基超浸润材料在油水分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