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仿真研究是设计和改进导弹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目前大多数文献都只给出了目标在二维平面内作平直飞行的理想追击情况,缺乏实用性,采用比例导引法,把三维追击轨道分解到两个二维平面上分别导引,并充分考虑到目标的机动性对弹道的影响,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模拟出导弹实际追击的三维变轨弹道,绘制出分运动和合运动中各参数的变化曲线.最后比较了不同的追击速度和不同的导引系数k对弹道特性的影响,考虑到导弹实际飞行时受需用法向过载的制约,导出了导引系数k应满足的普遍公式,提出了对实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U-Co系具有较宽非晶成分区间,但其玻璃形成能力(GFA)较差。针对该体系的U_(69.2)Co_(30.8)合金,选择不同类型的元素M(M=Sn,Si,Be,Cu,Pd,Y,Zr)进行微合金化,采用铜辊甩带方法制备U_(69)Co_(30)M_1非晶合金条带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微合金化对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Sn添加对U-Co合金的GFA具有明显改善作用,Si次之,Be、Cu影响不大,Pd、Y、Zr起到恶化效果。结合合金熔化行为的改变和GFA与M元素的熔点、电负性、原子尺寸及M-C混合焓等参数的关联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微合金化对U-Co合金GFA的影响机制,其本质应该与改变合金液体稳定性和晶化驱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二次弛豫特别是慢β弛豫和结构不均匀性是非晶合金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深入研究,慢β弛豫与结构不均匀性之间的本征关联及其成分依赖性尚未建立.本文以镝基块体非晶合金为载体,通过微量掺杂不同类金属元素包括硼、碳、氮和硅,实现了β弛豫的有效调控,并且揭示了其原子尺度结构起源.通过对比研究混合焓、弹性不均匀度、相互作用强度和不完美序结构(或类晶体结构)对β弛豫的影响,发现β弛豫强度与中程类晶体结构的含量密切相关(与混合焓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原子的链状协同运动发生在含有类晶体结构的中程序软区.此外,镝元素和类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于类晶体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本工作对于理解β弛豫的原子结构起源和调控非晶合金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铀合金作为一种重要核燃料,其体心立方结构的高温稳定的γ-U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合金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引入描述稳定固溶体结构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用于建立γ-U固溶体合金的结构模型和相应成分式,指出其结构单元为体心立方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3个连接原子构成。进而利用该结构单元对现有合金成分进行了解析,能够稳定形成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合金均满足上述模型,如[Mo-U14]Mo3(U-10.7Mo),[Zr-U14]Nb3(U-7.5Nb-2.5Zr,即不锈铀)等,这些合金实际上均在各自体系中具有最优良的结构稳定性,显示出优异的耐蚀性。本文证实,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成分设计方法在预测γ-U合金成分与性能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U_(66.7)Co_(33.3)二元合金,采用小型亚稳合金炉制备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甩带速率对该合金形成非晶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50 m/s的甩带速率下几乎形成完全非晶相,在25 m/s速率下出现了体心四方结构的U_6Co相,在20 m/s以下主要形成了U_6Co相;提高合金熔体的冷却速率可有效增大非晶形成的驱动力,促进非晶相形成。  相似文献   
6.
柯海波 《山西建筑》2007,33(11):111-113
依据布西奈斯克解分析计算了超载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并分析了其作用在基坑围护结构时,相对于土体侧应力的影响比例,指出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土体的扰动,作用在扰动土体的超载将会产生额外的沉降,同时探讨了土体扰动下的超载沉降,为类似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提升变电运检系统应用性能为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和遥感信息融合的变电智能运检系统。利用GPS卫星定位芯片、遥感信息融合子系统和RFID等设备采集变电运检信息,信息由传输层进入数据层,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划分运检信息类别,将不同类别信息存储在不同数据库内,以数据库中信息为基础,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控制下进行信...  相似文献   
8.
以三乙胺浸出废铅膏中硫酸铅,经过反应得到易于分解的氢氧化铅,实现铅的回收。分析三乙胺与废铅膏中硫酸铅物质的量比、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三乙胺与废铅膏中硫酸铅物质的量比为10、液固质量比为10、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6 h时,脱硫率可达到86.77%。对原铅膏和最佳条件下的脱硫铅膏进行XRD和SEM分析。脱硫铅膏中出现许多氢氧化铅的特征峰,硫酸铅的特征峰大量减少;得到的氢氧化铅的形状为表面光滑的杆状。  相似文献   
9.
废弃电脑线路板是一种典型的电子废弃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贵金属资源,而金的回收是废弃电脑线路板资源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用硫脲浸出废弃电脑线路板中的金,考察了硫脲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价铁离子质量分数、溶液pH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脲质量浓度为12 g/L、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0 ℃、三价铁离子质量分数为0.45%、溶液pH为1.5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到90.93%。硫脲法浸金因具有浸出速率快、浸出时无毒、对环境污染小、试剂易再生、干扰离子少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如果将尺寸放大到与传统金属相当的水平,金属玻璃将是一种理想的金属材料.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学者们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基于热力学的合金开发、3D打印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合金优化设计新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灵活的界面设计理念来制造直径大于100 mm的巨型金属玻璃(GMG),通过该方法制造的巨型金属玻璃性能几乎与铸态样品相同.此外,利用该方法可制造复杂三维结构.本文提出的方法为克服合金系统中长期存在的玻璃形成能力(GFA)限制的问题,制造大尺寸、复杂结构金属玻璃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