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插销试验裂纹评定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播销试验是评估金属材料焊接裂纹倾向的试验方法。为了提高该试验方法的可靠性、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研制了一个以PCL-818LS数据采集卡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智控系统。通过大量冷裂纹和再热裂纹插销试验表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能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插销裂纹试验机加裁过程波动大,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利用数据采集技术记录插销所经历的热循环和裁荷历程,通过采集卡的数字输出通道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从而改变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相位,达到控制插销试验机电机转向的目的;对于试验过程中给定的载荷设定值,系统根据等比关系将其模糊化成几个区间,并确定当前采集到的载荷的所在区间,根据区间的不同,赋予采集卡的模拟输出通道一变化电压值,将其输出到变频器,最终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平稳化,并且在栽荷设定值处没有超调量。  相似文献   
3.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土环境下水传输涵养的影响因素和矿山开采活动对水传输涵养影响的基础上,从不同形式和环境圈层中水的相互交织传输过程,重点分析在自然环境、露天矿生产活动破坏影响和人工修复保护3种情形下的水传输涵养机理。基于全面联系分析查找问题的思路和综合系统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传输涵养系统的概念,并从3个基本构架提出了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模式构建:(1)从治理区到与自然水系联通的20余种组合模式及不同类型对象基本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表水系联通搭接顶层系统构建;(2)按照近似原位涵养、汇水传输、过水传输、输排通道等功能单元定位,从生态截排水沟、不同截排水沟空间展布样式和输排水骨干网、汇水支网、功能单元分区提出生态截排水网络构建;(3)从微地貌整形、地表毛细沟网络和垂向上多元生态地质层重构理念支撑原位水源涵养系统重构的底层设计。基于以上研究,以5号井为例将其规划建造成10个功能单元分区,实现分区引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12Cr1MoVG集箱安装前检验发现的管座角焊缝裂纹问题,通过现场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测试,含裂纹角焊缝试样的金相、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等试验研究,结合集箱材料、结构和制造、安装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等判定集箱角焊缝裂纹性质为再热裂纹,提出了相应的焊接及修复的工艺优化措施。实施结果表明,该措施能有效防止集箱角焊缝再热裂纹。  相似文献   
5.
作为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焊接网络化生产具有加快,资金、信息流通迅速、缩短物流运输距离、节约社会资源等诸多优点.介绍了焊接网络化生产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结构,并预测了其研究前景.指出:焊接网络化生产可使具生产过程的环节衔接会更加紧密,生产管理会更加有力,可有效避免社会资源在生产中的浪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汽包修复时筒体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将严重影响其安全运行与使用寿命。结合某火电机组汽包管接头更换修复工程,设置10组变形监测点,对修复时汽包变形的大小、方向进行了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修复过程中汽包轴向膨胀伸长量较理论计算值小;汽包垂向发生上挠变形而不是下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修复过程中汽包筒体存在周向温差与内外壁温差,汽包膨胀伸长量超过吊杆偏移极限后汽包膨胀受阻。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表明,避免汽包修复产生永久塑性变形的技术关键是:控制汽包筒体温差,减轻汽包膨胀阻碍,减小焊接残余应力,控制吊杆温度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冻土层在高寒地区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冻土层的修复与保护在高原高寒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经常被忽略,鲜有研究。以木里矿区聚乎更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践为例,通过对原始冻土层的平面分布、垂向分布、地层结构、地温变化等特征的分析,针对破坏的土壤层、地表层、冻土层、煤层顶板岩层等不同研究对象的生态地质层剖面,按照模拟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差异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地质功能的思路,在利用构建人造冻土层和回填层二元结构冻土生态地质层剖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冻土概况调查、剖面模型建立、搭接融合、确定回填时间、设计表层保水、布设截排水沟、地貌重塑为流程的人工构建冻土层的修复技术,以实现人造冻土层在物质结构、地下含隔水层结构及水力联系、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功能基本达到原始冻土层的水平,同时提供更多对冻土保存有利的条件。采用探坑、钻孔岩心取样和孔内长期地温监测等不同方法手段在以往矿区渣山区和新回填修复采坑内对比实验,证实了原渣山压覆区域多年冻土顶界在稳定抬升,采坑内新回填区已经开始形成新的冻土层;通过对比渣山区自然恢复冻土层和采坑内人工修复冻层形成的时间和厚度,表明人造冻土层构建更有助于该区冻土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电焊工培训计算机模拟操作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但应用在培训方面,其系统本身也具极好的市场前景.在焊接培训工作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需要焊接过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其中焊接过程中焊条运行轨迹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采用图像检测的方法是保证快速准确提取焊条位置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一种采用主动式光学定位的方法实现焊接操作模拟中焊条位置的图像检测,能够简化图像处理过程,图像处理时间能够满足焊接过程实时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一种,勘查技术尤为重要。以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对象,对青海省侏罗系陆相成煤环境进行典型矿床研究,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煤层和煤质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聚煤规律及构造控煤样式,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为煤炭资源勘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及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汽包焊接修复整体热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火电机组汽包管接头更换修复工程,用有限元计算与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修复热处理温度场和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修复过程中汽包筒体存在周向、纵向和内外壁温差,汽包结构特点和热处理工艺是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素;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状态下,吊杆温度超过400℃。周向分区控温、在300和400℃设置保温段和以压缩空气对吊杆强制冷却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汽包温差和吊杆温度,并在修复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