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添加己二酸、间苯二甲酸,聚乙二醇对PET进行改性,合成样品。用DSC法研究合成共聚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温度范围内,共聚物很好的符合Avrami方程。随温度的升高,共聚物的结晶速度常数K和Avrami指数n逐渐减小,结晶速度G逐渐降低。含2种柔性组分的共聚酯随着一种柔性组分含量的增加,结晶速率G上升;含一种刚性一种柔性组分的共聚酯随刚性组分含量的增加,结晶速率G下降。  相似文献   
2.
Fe、Si对工业纯铝晶粒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lTiB晶粒细化剂对高纯铝、工业纯铝的细化及Al-10Ti中间合金、Fe、Si对工业纯铝的细化,研究了Fe、Si在工业纯铝晶粒细化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0.3%的AlTiB晶粒细化剂对工业纯铝有良好的细化效果,但不能细化高纯铝;Fe、Si作为晶粒细化剂单独加入时,有不同程度的细化作用。分析认为,Fe、Si在工业纯铝晶粒细化过程中有双重作用,即促进型壁晶核的游离和增加α-Al在型壁形核的质点数目。  相似文献   
3.
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虽已有测定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摩擦因数、摩擦稳定性和磨损率)并定性判断是否合格的方法,但无法在合格的制动摩擦材料中定量比较哪个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更好.为此,建立了3个可用于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灰色相关度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可拓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加工制备了尼龙1010(PA1010)/十八烷基胺插层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OMMT含量对PA1010/OMMT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当OMMT质量分数为2%时,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优。用TG、DMTA、DSC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晶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但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3种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即Elman(反馈)、BP(前馈)和RBF(径向),分别建立3种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评价预测模型,采用[240,8]的数据样本对3种模型进行训练,同时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函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Elman网络预测实验数据的精度最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摩擦材料的升温摩擦因数和降温摩擦因数,尤其适用于磨料含量较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苯硫醚(PPS)和PP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过程,通过Avrami方程得到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少量(1%)羟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和羧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的加入不会改变PPS的成核方式,但能提高它的结晶速...  相似文献   
7.
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MA对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表面处理纳米SiO2的填充体系,随着纳米SiO2填充量的增加,口松弛转变峰向低温方向移动,贮能模量E′及损耗模量E″增加;纳米SiO2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与未表面处理体系相比,体系的贮能模量E′在低温区略有降低,但在室温以上温区提高,且口松弛峰进一步向低温偏移;加入大分子相容剂后,体系的贮能模量E′在一50℃~110℃温区显著提高,口松弛峰较硅烷表面处理体系向低温偏移;含有不饱和键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纳米Si0:复合体系的贮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均高于普通硅烷表面处理体系。界面作用的强弱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为原料,四氯化钛为钛源,一步法合成了不同硅钛比例的硅钛弹性体。采用FT-IR(红外光谱)法、FT-Raman(拉曼光谱)法、NMR(核磁共振波谱)、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TGA(热重分析)研究了产物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钛比例的升高,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高温固化会使硅钛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高;硅钛弹性体TSE20的综合热性能较好,它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22℃,800℃时的残炭率为50.6%。  相似文献   
9.
<正>以m-碳硼烷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间位碳硼烷二苯胺。红外光谱(FT-IR)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的表征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结构被成功合成。0前言二胺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苯并噁嗪树脂合成或固化的重要原料,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1-2])。耐高温性能一直是考量航空材料重要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