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慈榕  邱德卿 《特殊钢》1992,13(6):18-21
主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钢的显微组织。钢的基体为板条状马氏体,即位错马氏体。测量了析出相的化学组成并鉴定其结构。尺寸较大的块状相为含Ti高的MC型碳化物;均匀分布的粒状相为Fe_2Ti型Laves相;弥散分布或沿位错分布的精细相可能为σ相。认为两者特别是后者是钢的主要强化相。  相似文献   
2.
李玉清  汪慈榕 《钢铁》1995,30(3):45-49
研究了18Cr-2Mo钢的弱化机制,碳、氮、硫和钛等元素对{100}面上沉淀的第二相的类型、形貌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这些元素的含量均较高时,析出大量大尺寸厚片状Ti2CS和M(C,N);含量较适中时,Ti2CS减少,θ-Fe3C和M23C6细片弥散分布;钛含量较低,碳、氮含量较高时,主要沉淀相是厚片状M23C6,加热后冷却时析出薄片状ε-Fe3C、M23C6和M(C,N),发现这些相均可能含硫。  相似文献   
3.
一、试样来源本试验所用断口试样取自碱性电炉冶炼的20CrNiMoA钢φ90钢材、40CrNiMoA钢φ190钢材和平炉-电炉混炼的18Cr2Ni4WA钢180mm方坯。各切成15mm厚的断口试样。截取的断口试样按表1、表2和表3的工艺进行热处理,然后用落锤获得断口。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Cr27铸铁中含有少量Si,Mn的(Fe,Cr)_7C_3的含量约为30V.—%,颗粒面积大都为1—50μm~2将电子衍射花样的矩阵分析同计算多族晶面迹线夹角的方法相结合,发现M_7C_3中不仅含有{011}孪晶,而且还含有产生Ru_7B_3局部环境特征的{013}孪晶、并建立了M_7C_3的晶体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不同硼含量、不同冶炼工艺的40MnB 钢石状断口的观察,分析了Fe_(23)(C,B)_6 相形成石状断口的机构,钢中微量 Ti 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的机理。证实含微量 Ti 的40MnB 钢的石状断口是由 Fe_(23)(C,B)_6 析出相所致。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石状断口,通过930℃普通正火就可以消除。钢中的微量 Ti 并不是通过阻止高温下奥氏体晶粒长大,而是通过抑制 MnS 的溶解和析出,消除了40MnB 钢断口小平面上二次 MnS 粒子的沉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8Cr-2Mo钢的弱化机制,碳、氮、硫和钛等元素对{100}面上沉淀的第二相的类型、形貌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这些元素的含量均较高时,析出大量大尺寸厚片状Ti_2CS和M(C,N);含量较适中时,Ti_2CS减少,θ-Fe_3C和M_(23)C_6细片弥散分布;钛含量较低,碳、氮含量较高时,主要沉淀相是厚片状M_(23)C_6,加热后冷却时析出薄片ε-Fe_3C、M_(23)C_6和M(C,N),发现这些相均可能含硫。  相似文献   
8.
9.
观察研究了试验钢在不同温度上加热时晶界处Y和TiC等沉淀的形貌特征,相对数量变化及其同钢中钛碳化,硫含量和热处理的关系,并运用碳,硫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解释了Y相和TiC相对数量的变化,发现在650℃下Y相可以在晶界上以粒状沉淀的一种新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