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3篇
建筑科学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耐火H型钢进行了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和耐火构件试验,并同时对耐火构件抗火性能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二者结果吻合较好;其结果表明,新开发的耐火H型钢力学性能与耐火性能等指标可满足建筑用钢要求。  相似文献   
2.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对连续冷却时相变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所得到的热力学参数为基础,编制了一个对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进行分析的程序。这一程序可以用于预测奥氏体非再结晶区变形并以不同速率冷却时的转变过程及最终组织。实验计算所得到的静态、动态CCT曲线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组织观察、系列温度冲击和断口形貌等方法对10CrNi3Mo钢的低温韧性进行研究。根据系列冲击试验的能量判据、断口判据和塑性判据得出了韧-脆转变温度在-100℃以下。采用动态撕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撕裂试验与系列冲击趋势相同,韧-脆转变温度约为-75℃。经综合研究可知,10CrNi3Mo钢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4.
对工业试制10CrNi3 Mo薄板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NiCrMo合金成分设计,10CrNi3Mo薄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低温韧性;在-100℃处出现稳定的上平台,韧脆转变温度约为-160℃.试验钢经调质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在板条束和晶界上分布着大量析出物,对钢的强度和韧性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OM,SEM,TEM及EBSD等方法,对低合金钢板条组织的精细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试验钢的低温韧性。研究过程中,从晶体学、亚单元对性能的定量影响规律、解理裂纹扩展路径的实际观察等3个方面分别研究控制低温韧性的"有效晶粒尺寸"。几个不同方面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板条块(block)是决定低合金钢板条组织低温韧性的最小亚单元,即板条块尺寸是影响低温韧性的"有效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6.
研究开发了120mm高强韧特厚钢板,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和断口形貌、组织观察对工业试制钢板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CrMo合金系成分设计,工业试制的10CrNi5Mo特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显示出了高的上平台冲击功和良好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7.
船体结构用高强韧特厚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80mm高强韧特厚钢板,并对工业试制钢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CrMoV合金系进行成分设计,工业试制的船体结构用高强韧特厚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显示出高的上平台冲击功和良好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8.
建筑用耐火H型钢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保桥  吴结才  沈俊昶  杨才福 《轧钢》2004,21(2):13-15,69
介绍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制耐火H型钢的成分设计、生产工艺,及其综合性能。此钢的耐火极限裸钢时达27min,涂耐火层后比相同涂层的Q345B提高了43.2%。  相似文献   
9.
两相区淬火对10Ni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0Ni5CrMo钢经调质处理和淬火 两相区淬火 回火(QLT)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1ONiSCrMo钢经两相区淬火处理后,得到板条状的二次回火马氏体 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并且在板条边界及板条内部析出逆转变奥氏体,该逆转变奥氏体与基体遵从K-S关系.10Ni5CrMo钢经QLT处理后改善了钢的回火稳定性,屈强比降低,尤其是低温韧性显著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增多.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提高了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马鞍山钢铁公司开发的Q345级耐火钢,进行了三根耐火钢梁在ISO—834规定的标准升温曲线升温作用下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测得了炉内温度、梁的温度与挠度,并将试验结果与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钢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为截面弯矩达到截面塑性弯矩时的状态,梁的整体稳定并未起控制作用。采用上海《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中的有关公式对试验进行了验算,证明了该规程中的公式同样适用于耐火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