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进  邓先和  潘朝群 《橡胶工业》2006,53(6):377-381
介绍用于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改性剂种类及其改性机理.改性剂根据其结构与特性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应用较多的有脂肪酸(盐)、高分子化合物和磷酸酯(盐)]、偶联剂(主要有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聚合物和无机物.改性剂可以定向吸附在纳米碳酸钙表面,使其表面具有电荷特性,并形成物理和化学吸附层;还可以提高纳米碳酸钙与有机体的界面相容性及亲和性.但如何解决纳米碳酸钙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的二次粒子团聚现象、长时间放置如何保持其活性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的传热和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进气扩张角对传热与阻力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并与气流横向冲刷方形区域均匀布管管束比较,结果发现,均匀进气方形区域布管的传热性能好于扩张角进气圆形区域布管,但阻力增大,综合性能前者好于后者。对于扩张角进气圆形区域布管,扩张角增大,换热增强,阻力增大,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潘朝群  江涛  陈作义 《弹性体》2006,16(3):37-40
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了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闻、催化荆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2.05:1,催化剂的用量为季戊四醇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130℃,时间为2.5h;在合成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时,十六醇与中间体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摩尔比为2.05:1,反应温度为160℃,时间2.5h。合成的产品中无酚无三废产生,产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与目的产物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NaOH、甘油的水溶液浸出三氧化二锑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朝群  宾万达等 《矿冶》2001,10(2):50-54
NaOH、甘油或木糖醇的水溶液浸出锑氧粉得到双金属醇盐 ,溶液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能保持稳定 ;本文对NaOH、甘油的水溶液浸出三氧化二锑生成甘油亚锑酸钠的机理及其稳定性作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苯酐与十六醇为原料,选用非酸催化剂,在实验室合成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双十六烷基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220℃、十六醇和苯酐的摩尔比为3.0、总物料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w=0.2%、反应时间为4.5h时、催化剂的加入温度在180℃以上,产率达到98%以上。合成工艺过程中无三废产生,反应产物提纯后,经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双十六烷基酯。  相似文献   
6.
抗氧剂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八醇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2.05:1,催化剂的用量为季戊四醇量的3%,反应温度为13℃,时间为2.5h;在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合成时,十八醇与中间体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摩尔比为2.05:1,反应温度为16℃,时间3h。合成的产品中无酚无三废产生,产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与目的产物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八醇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二硬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2.05∶1,催化剂的用量为季戊四醇量的3%,反应温度为130℃,时间为2.5h;在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合成时,十八醇与中间体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摩尔比为2.05∶1,反应温度为160℃,时间3h。合成的产品中无酚无三废产生,产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与目的产物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丙酮为溶剂、AIBN(偶氮二异丁腈)为热引发剂和NDM(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半连续加料工艺制备出黏度适宜的丙烯酸酯预聚体;然后以此为基体、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为自由基光引发剂、IBOA(丙烯酸异冰片酯)和TPG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活性稀释剂,配制出性能优异的UV(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AIBN)=1.0%(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w(NDM)=1.5%和w(丙酮)=30%(均相对于UV固化胶粘剂总质量而言)以及聚合温度为75℃时,能够合成出黏度为10 Pa·s的丙烯酸酯预聚体;当w(活性稀释剂)=40%(相对于UV固化胶粘剂总质量而言)、m(IBOA)∶m(TPGDA)=10∶30时,UV固化胶膜的折射率达到了1.50左右,透光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9.
以两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为例,用化学吸收法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体流量、气体流量等对体积传质系数ky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β较小时,实验曲线的斜率较大,kyα随β的增加急剧增加;但是当β超过100后,曲线的斜率减小,kyα随β的增加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刺状氧化锌晶须的特点、应用和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状氧化锌是一种特殊形貌的晶须,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刺状氧化锌的性质、应用及制备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