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别采用同时加热淬火方式和连续加热淬火方式对45钢锻件车轮进行感应淬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加热淬火方式(感应器与工件间隙6 mm、输出功率为339 kW、频率为6.3 kHz),用清水进行喷淋冷却,然后对其进行230℃×2 h炉中回火处理后,车轮外表面踏面及倒圆角区域的表面硬度为509~599 HV0.2(50~55 HRC)、淬硬层深度为3.4~4.7 mm、显微组织级别为5~7级,均能达到其技术要求,并在工业化试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高频淬火加热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同时加热淬火,即将工件需要淬火的表面同时加热,随后进行急剧的冷却;第二种是循序连续加热淬火,即用感应加热工件的一小部分表面,同时工件由上向下移动,使表面循序连续加热和冷却。进行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生产时,不同材料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淬火冷却介质,故大多采用同时加热的淬火方式。若淬火表面积较大的零件,受设备功率等因素的限制,则考虑采用连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铸造合金ZLSi7Cu2Mg的化学成分,熔炼过程中三种混合盐的成分配比以及试验中三种渣所用的电流大小。对该合金浇注的试棒进行了热处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1号渣30%KCl+64%MgCl2+6%Na3AlF6的精炼效果较为优良;经过这种配方溶剂精炼后,铸件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30CrMnSiA钢封头进行了QPQ处理,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QPQ处理后,封头基体硬度及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渗层深度约为200μm,表面硬度达到840 HV0. 1;表层组织为Fe_3O_4氧化膜和Fe_(2-3)CN或Fe_3CN组织,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封头中性盐雾腐蚀时间达到200 h。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铸造合金ZLSi6Cu3Mg的化学成分,熔炼过程中溶剂的成分配比以及试验中三种渣层厚度和所用电流大小。通过对ZLSi6Cu3Mg合金的电渣熔炼试验,进行了试棒的热处理,测量了试棒的化学成分。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知,选用2号渣厚度80mm,电流大小为300A的试棒为最佳选择。结果表明,相应铸件的抗拉强度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只出现了少量的铸造缺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LiFePO4作为钴、镍等锂电池代替品的优势及缺点,并针对纯磷酸铁锂极低的电子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这一缺点的改进进行总结。改进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对高温固相法、微波法、溶胶凝胶等合成工艺改进;二是对LiFePO4包覆导电材料,合成LiFePO4与导电物质的复合物;三是掺杂改性,改善LiFePO4内部的导电性。最后介绍了国内外LiFePO4的发展现状,提出国内LiFePO4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依据正交实验研究了电熔剂净化法时渣剂种类、渣层厚度和电流强度对ZAlSi7Mg合金元素的影响,利用直读光谱仪和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了ZAlSi7Mg净化前后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经电熔剂净化过的ZAlSi7Mg合金中,Si、Fe、Cu、Mn含量基本不变,Mg元素含量波动较明显;在净化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为电流大小,渣剂种类,渣层厚度;净化后的铝合金抗拉强度为286.8 MPa,同时伸长率也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均明显高于净化前的。  相似文献   
8.
甄延波  白培康  刘斌 《铸造技术》2012,33(2):222-224
介绍了减振器卷簧组的特殊结构和加工工艺路线.在进口件卷簧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特殊热处理方案,对减振器卷簧进行性能优化研究,测试了卷簧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单个簧片加热、保温、淬火、回火、油冷的热处理工艺,卷簧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卷簧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丁灏  马云霞  白培康  甄延波 《热加工工艺》2012,41(5):143-144,147
对1420铝锂合金激光焊接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阐述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其焊缝成形和过程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LDF 4000-100型半导体激光器对40Cr钢齿条齿面进行了淬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矩形光斑17 mm×5 mm、激光头到淬火齿面中心距离375 mm、激光束入射齿面夹角75°下,选取最优参数激光加热温度1400 ℃、扫描速率10 mm/s时,齿面的淬硬层深度均匀,可达到1.2 mm,淬硬层组织为细小、弥散马氏体,表层组织硬度最高可达到750 HV0.2,并在工业化试生产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