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以平顶山八矿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配煤方案,实验时首先对所用的各原料煤破碎、筛分,再进行工业分析,然后根据配煤原理制定配煤方案。煤混配后在成型机上成型,得到的型块通过冷压成型工艺制成型焦,随后对制得的型焦测其抗压强度和对CO2的化学反应性。结果表明:以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最佳配煤方案是:90%瘦煤配入10%的肥煤。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制备温度923 K,保温时间约30 min的条件下,快速合成了铜掺杂方钴矿Cux Co4 Sb12(x=0、0.1、0.3、0.5、0.7、0.9),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XRD)、微观结构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电性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Cux Co4 Sb12在0≤x≤0.7的范围内均为单相的方钴矿结构,样品含有许多微气孔,晶粒细小,平均直径在微纳米级.当测试温度为696 K时,样品Cu0.1 Co4 Sb12获得最低电阻率为48.71μΩ·m.在测试温度为462 K时,样品Cu0.3 Co4 Sb12获得最大Seebeck系数为233.14μV/K.样品Cu0.1 Co4 Sb12在测试温度为578 K时,获得最大的ZT值为0.24.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煤岩显微组分对活性炭表面性质的协同效应机理,按密度分选富集煤岩显微组分,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测试了原煤和前驱体煤岩显微组分的性质,分析了活性炭的氮气吸附量、孔结构特征、官能团和润湿性。结果表明:按密度分选可以有效富集煤岩显微组分,煤中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对活性炭的表面性质有重要影响;中间密度级前驱体的活惰比(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体积分数比)适中,既有充足的活性组分造孔,又有足够的惰性组分形成骨架,用其制备的活性炭孔结构最发达,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最大(分别为1 264.47 m~2/g和0.700 0 cm~3/g),中孔率最高(35.71%),氮气吸附量最大;随着前驱体活惰比减小,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少量减少,而矿物质含量迅速增加,使得KOH电解液对活性炭的润湿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高压合的成方法,在压力2.5GPa、温度900K的条件下制备了As S合物,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和ED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反应法快速制备了As S二元化合物,样品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显示没有明显的晶界,整体上呈现玻璃态。样品的能谱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非晶态化合物As和S的原子比接近于1:1。  相似文献   
5.
利用旋转法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床层黏度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流化床床层黏度的因素,建立床层黏度与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流化床床层黏度随着加重质磁铁矿粉平均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流化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床层高度及重介质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煤粉质量分数大于12%时,床层黏度明显增大,煤粉质量分数为17%时,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性变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玉舍贫瘦煤为主要煤种制备型焦的工艺方案,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成型煤粒度组成、贫瘦煤配入比例、炭化速率、炭化时间、炭化终温等工艺条件对型焦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型焦质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成型煤粒度小于1mm,贫瘦煤配入比例70%,炭化速率4℃/min,炭化时间4h,炭化终温900℃,此时制得的型焦符合国家二级冶金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压(2~5GPa)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单相的方钴矿多晶体化合物Co4Sb12-xSex(0≤x≤1.2).室温下对其电阻率(ρ),Seebeck系数(S)以及微观形貌(SEM)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压固相反应法合成的样品Co4Sb12-xSex具有细小的晶粒和大量的晶界,晶粒直径处于微纳米级.样品的Seebeck系数绝对值随Se置换浓度(x)而增大,电阻率随Se置换浓度x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在合成压强为4.25GPa时,样品Co4Sb10.8Se1.2具有绝对值最大的Seebeck系数501.59μV/K,Co4Sb11.9Se0.1获得最大的功率因子值为3.77μW/cm·K2.  相似文献   
8.
9.
采用AutoCAD的ObjectARX开发技术,实现了冲压模具标准件的参数化驱动,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模具图样由于参数变化导致重新绘制的缺点。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设计思想,结合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构建符合工程习惯的人机界面,建立了冲模标准模架、冲模模架标准零件、冲模凸/凹模及冲模导正销等的Access数据库,并通过MFC和ActiveX Data Object(ADO)实现Access数据库和ObjectARX之间的数据访问。结果表明,采用ObjectARX开发技术可减少产品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