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24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界面接触热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自制的接触热阻实验装置分别对接触热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接触表面温度、接触压力以及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验研究。同时,实验还对热流方向的改变以及中间介质(石墨)对接触热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了热流方向的改变会导致接触热阻值的变化,热流方向由钢到铝的接触热阻值较由铝到钢的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铸轧工艺的特殊性,拟定了一套方便可行的铸轧辊温度场及热变形测试方案,运用该方案对某铸轧机成功地进行了工业现场测试,掌握了铸思辊在铸轧环境下温度场及热变形的分布规律,为铸轧板形控制及现场铸轧工艺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阶段多供应商选择采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从众多供应商中选择出适合需求的供货商进行准时采购这一问题,提出两阶段多供应商选择采购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个供应商按照定性准则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定量准则所建立的多供应商选择采购的成本优化模型对初步选择的供应商做进一步选择,从而确定最终的供货商及供货数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能使企业选择出符合要求的供货商,而且能使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和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节能为出发点,通过对水平定向钻功率匹配的分析,研究了将液压泵的最大功率曲线设定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曲线之上的功率匹配原理.控制系统检测外负载的变化,输出控制信号调节液压泵的排量,使液压泵在外负载大幅变化时仍可以完全吸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确保发动机维持在设定的转速下运行,实现了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和节能的目的.建立了水平定向钻AMESim仿真模型,研究了PID控制器在节能控制系统上的应用.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波动均控制在50 r.min-1内,有效地减少了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建立连续铸轧三维热力耦合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同时考虑轧辊的热辊型和力辊型,采用铝高温本构关系和接触热阻数值模型,建立铸轧过程复杂的边界条件和热接触条件,并用Fortran语言对MSC Marc进行二次开发;模拟现场工艺变化规律,采用非均匀入口温度场,仿真得到轧辊在稳定铸轧状态下的辊型曲线;最后通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模型算法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运动滑板前轴与后轴相对于枢轴线旋转的结构,采用微量旋转理论,得到滑板面倾斜角度与车轮旋转角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滑板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仿真软件ADAMS得到各轮轴旋转角度与板面旋转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比函数关系式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连续铸轧辊套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铸轧中,金属液经铸嘴装置连续不断地注入2个相向旋转,内部通水冷却的铸轧辊的辊缝中间,金属液在辊中冷却,凝固结晶并经轧制成形,作者通过建立铸坯与铸轧辊辊套之间强温度耦合特性的界面接触热导模型及铸坯和铸轧辊辊套传热数学模型,对铸轧辊与铸坯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辊套的厚度,导热系数和表面粗糙度对辊套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辊套外表面温度在铸轧区变化剧烈,辊套进入铸轧区入口处温度开始急剧上升,但最高温度并不在出口,而是在轧制区靠近出口,辊套离开铸轧后温度开始下降,进入入口处时温度降至最低;界面导热能力随辊套表面粗糙度减小,辊套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辊套厚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at continuous roll-casting interfa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strain rat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pressure on real contact are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tupkiewicz. The real contact area model tak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 of friction and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was obtained. The model of contact conductance at the rolling interface wa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specific feature of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continuous roll-cas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l contact area in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material is under yield, and the real contact area varies inversely with surface roughness, whereas it varies exponentially with friction coefficient, strain rate and pressure, and the power factor depends on strain rate.  相似文献   
9.
500℃高温退火2 h(保温后炉冷到室温出炉)处理了在电磁超声外能场下获得的1235工业纯铝板坯。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对其进行了断口扫描,并和添加Al-Ti-B添加剂的1235工业纯铝板坯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电磁超声1235工业纯铝板坯比添加Al-Ti-B添加剂的板坯的晶粒要小且均匀,伸长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脉冲电流的频率及处理时间,研究脉冲电流对纯铝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能使纯铝的凝固组织由柱状晶转变为等轴晶,脉冲频率为50 Hz时,组织细化效果达到最佳,截面等轴晶面积比率最大,横向截面等轴晶平均面积最小。处理后的试件布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提高9.79%、13.93%、9.33%、1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