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但悠梦  聂光华  余爱农  胡卫兵 《精细化工》2004,21(7):510-511,524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DL α 丙氨酸的4种配合物晶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n(C3H7NO2)x(C3H4N2)(H2O)](ClO4)3(Ln=La,x=3;Ln=Pr,Nd,Sm,x=2)。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4种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4个配合物开始熔化分解的温度分别为502 5K,532 4K,495 7K,516 7K,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material MIL-53(Al)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was prepar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serving as a support material of cerium doped copper catalyst (Ce-Cu)/MIL-53(Al) material for CO oxidation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u-Ce)/MIL-53(Al) and the Cu/MIL-53(Al) catalytic material was compared to understan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he catalysts.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N2 adsorption- desorption,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IL-53(Al) had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surface areas, the (Ce-Cu) nanoparticles on the MIL-53(Al) support was uniform. Therefore,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composite materials (Ce-Cu)/MIL-53(Al) catalyst exhibited much higher activity than that of the Cu/MIL- 53(Al) catalyst in CO oxidation test, with 100% conversion at 80 °C.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u-Ce)/MIL- 53(Al) is the suitable candidate for achieving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er activity CO oxidation catalyst of MOFs.  相似文献   
3.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imple, sensitive, and fast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agnolol, FeWO4 nanoflower was synthesised through a solvothermal technique and FeWO4 nanoflower 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PE) was developed. The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magnolol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wa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CV),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 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of the magnolol and exhibited a wide linear rang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magnolol from 1.0×10-7 to 1.0×10-4 mol/L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5.0×10-8 mol/L.  相似文献   
4.
数据挖掘与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合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的自身特点,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粘弹性阻尼器控制的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框架结构,采用粘弹性阻尼器来控制其地震响应,提出了粘弹性阻尼器的等效刚度矩阵和等效附加粘弹性力向量的概念,推导了子结构平面内的粘弹性阻尼器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等效附加粘弹性力荷载的概念,采用拟外荷载法对安装了粘弹性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开发了计算受粘弹性阻尼器控制的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受控框架结构的地震弹性响应、受控框架结构的地震弹塑性响应的计算机程序。应用所开发的计算程序对一框架结构在粘弹性阻尼器控制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粘弹性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采用拟外荷载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受控结构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6.
用IR和XPS技术研究了FeCl3·6H2O、BiCl3改性的Pd/D(3520)催化剂,考察了金属间及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及电子结合能,以探讨第二种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加氢活性与活性组分的状态的关系,并讨论了p型半导体氧化物和n型半导体氧化物对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无明显的相互作用,对化合物加氢起作用的是金属态钯。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得以改变是由于Pd与Fe2O3、Bi2O3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与钯的外层价电子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各种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单杆件的弹塑性刚度矩阵,并采用空间协同分析的方法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开发了计算框架结构动力特性,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响应,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响应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8.
将压电摩擦阻尼器与叠层橡胶垫组成智能隔震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一实例当中,以LQR控制算法作为此套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MATLAB语言编制时程分析程序进行模拟地震情况下上部结构的反应,并与非隔震结构及被动隔震结构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这套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通过分析,文中提出的这套隔震系统能够大大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在减小层间位移的同时,大大的减小上部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同时由于其阻尼力可调的特性,使得这套系统无论是常遇地震还是罕遇地震都能发挥很好的控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碰撞阻尼器引入机翼/外挂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碰撞间隙对机翼/外挂系统颤振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半主动抑制颤振模型,用增益调度控制方法对带碰撞阻尼器的机翼/外挂系统进行反馈控制。结果表明,机翼/外挂系统颤振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硫代硫酸钠、1,4-二氯丁烷和乙醛为原料,用BunteSalts法,经过一步操作合成了2-甲基-1,3-二硫环庚烷,其收率为42%。实验表明,当1,4-二氯丁烷与硫代硫酸钠以等摩尔投料时,可减少盐酸用量,并能避免单质硫的析出而影响分离提纯。用IR、1HNMR、MS证实了目标化合物结构,并对2-甲基-1,3-二硫环庚烷的香气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甲基-1,3-二硫环庚烷具有浓郁的葱蒜气味,其阚值在水中为0.19ppm,在植物油中为12.90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