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电芯注入电解液时,隔膜局部区域出现褶皱并在隔膜和极片间残留有气泡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隔膜上的褶皱和隔膜/极片间界面的缺陷会造成电池内阻分布不均匀,内阻低的地方电池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局部过充或过放,进而影响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性能.针对这一现象,对不同种类的隔膜进行了研究,发现溶剂碳酸二甲酯(DMC)在流动浸润隔膜过程中,各种隔膜均会产生褶皱,且褶皱间距随隔膜厚度的增加略有增大.通过对DMC流动浸润隔膜的前端进行分析,发现隔膜产生褶皱主要有两个原因:DMC局部浸润隔膜过程中,毛细作用导致隔膜在液体流动前端出现隆起,在隔膜和极片间出现间隙.同时,DMC扩散到隔膜和极片的内部孔隙所排出的气体在极片/隔膜界面处积累形成气泡,导致隔膜出现局部的变形和皱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电池加工过程中把涂布有聚偏氟乙烯(PVDF)的复合隔膜与正负极片热压黏合,粘合力抵消DMC浸润隔膜时所产生的毛细作用,能够减少或完全消除隔膜的褶皱.实验表明,当隔膜和正极极片热压后的剥离强度小于10 mN/cm时,黏结力尚不足以完全平衡毛细作用,隔膜仍会出现局部的皱缩,但褶皱数量明显减少.当剥离强度大于15 mN/cm时,隔膜的褶皱现象才被完全消除,说明提高隔膜与极片间的黏结强度,是一个解决隔膜/极片界面处缺陷的有效方法,隔膜褶皱等宏观缺陷的消除也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水热法制备了晶粒尺寸为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Bi2Te3粉末,再通过压片法制得不同孔隙率的Bi2Te3薄片材料,研究了孔隙率对Bi2Te3热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热电性能的测试,研究发现压片法制得的Bi2Te3样品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样品的热传导符合多孔材料的热传导规律。当Bi2Te3样品孔隙率较大时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在室温下测得孔隙率为43%的Bi2Te3薄片热导率为0.282W·m-1·K-1。材料热导率、电导率和ZT值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4.
选择卡诺(Kano)顾客满意度模型,对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CS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卡诺模型,将企业服务的质量特性划分为3类16项指标,并将卡诺模型应用于一家具体的小型药品批发企业,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企业服务的改进对策,为企业实施CS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方向,帮助企业达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测定渗透系数(K值)方法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简易抽水与简易注水结合的实验方法。以测定K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的工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聚合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制备聚酰胺6预聚物,研究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含水量及氮气流量对固相聚合产物相对黏度及增黏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含量在0.24~3.7mmol/kg时,产物相对黏度随催化剂含量增加单调递增,未发现增黏速率阈值。反应温度在150℃~170℃时,升高温度有利于提升催化固相聚合增黏速率;产物达到同等相对黏度时,与不加催化剂原样比较,添加1.1mmol/kg催化剂后所需反应温度至少可降低20℃。反应时间在24小时内,催化固相聚合产物增黏速率随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24h产物最大相对黏度可达7.5;同时,当产物相对黏度达到3.46时,催化固相聚合所需时间最短可减少至不加催化剂的1/8。催化剂对水耐受性良好,氮气含水量为2%时,24h增黏速率可达到0.0775h-1,是未加催化剂样品的3.2倍。  相似文献   
7.
由于红外镜头景深小,测量表面超过景深范围的样品不能得到所有位置均清晰聚焦的红外图像。提出了基于多聚焦图像融合的曲面温度测量及被测物体三维重构的方法。该方法采集同一视场不同聚焦深度的红外图像,利用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获取所有位置均清晰聚焦的红外图像,即准确的红外信息。再查温度标定表,根据灰度值可得准确的温度值。最后,利用多聚焦图像系列附带的深度信息重构出表面三维高度图。实验表明,应用此方法可以准确测量物体表面温度信息,三维重构图与全聚焦图像形成信息互补。  相似文献   
8.
碲化铋材料是目前已知的室温下性能优异的热电材料之一。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不同基片温度下制备了碲化铋薄膜。研究发现,基片温度对薄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提高,薄膜内晶粒尺寸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基片温度100℃以上碲化铋薄膜为Bi2Te3相为主的多晶结构,并具有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形成了六角层状结构。基片温度250℃时薄膜转变为BiTe相,并在表面生成Te长条状颗粒。应力分析表明碲化铋薄膜与Si(100)基片之间的残余应力受温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关联规则挖掘快速更新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分解为“大项集的生成”和发现关联规则两个子问题。分别针对以上两个子问题,文章提出了它们的快速更新算法。最后对算法的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PID算法是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将遗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参数的调节中,实现了PID控制参数的自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