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镓锡合金沉积子铝阳极表面,形成活化点,是含镓、锡铝合金阳极活化的根本原因。溶液中的卤素离子在氧化膜上的吸附及在其中的扩散也促进了铝电极的阳极溶解。合金元素及溶液中的阴离子通过改变铝电极表面的零电荷,影响着合金元素在铝电极表面的沉积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着铝合金阳极的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丝束电极(WBE)联合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Q235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缝隙腐蚀行为,并配合离子选择性电极(ISE)传感器对缝隙腐蚀不同阶段的Cl-和H+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缝隙腐蚀的发展过程符合氧浓差电池-闭塞电池理论;在缝隙腐蚀的诱发期与扩大期,缝内溶液中H+和Cl-含量增大,缝内溶液成分的极端值分别为pH 2.43,Cl-浓度3.45mol/L;当缝隙腐蚀进入闭塞电池阶段后,腐蚀过程符合Bockris机理,且pH与Cl-浓度保持着较好的线性相关;Q235钢在模拟海水中发生缝隙腐蚀的概率约为73.3%,点蚀率为6.1%。  相似文献   
3.
耐候钢在2.0%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耐候钢Q400NQR1和09CuPCrNi在2.0%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建立了其腐蚀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了其相关电化学参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耐候钢的溶液腐蚀过程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点蚀诱导期、点蚀发展期、腐蚀中期和腐蚀后期;Q400NQR1较09CuPCrNi具有较高的抗溶液腐蚀能力,前者在腐蚀的中期生成保护性较强的内层锈层,而后者形成的内层锈层难以稳定且易于出现均匀腐蚀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等方法研究了T6态峰时效的2090 Al-Li合金在EXCO溶液中的剥蚀行为.在浸泡过程中局部腐蚀形态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点蚀、晶间腐蚀、剥蚀和剥蚀后期.在点蚀阶段形成的以杂质相为局部阴极生成的大蚀孔成为剥蚀引发的中心,剥蚀鼓泡沿大蚀孔边缘生长,直到把表层以下完全穿透.点蚀引发阶段的EIS由一个高频容抗弧和一个中低频感抗弧构成,在点蚀发展阶段感抗弧消失.晶间腐蚀阶段的EIS的容抗部分中很难分辨出腐蚀区域对应的时间常数,剥蚀发展阶段和剥蚀后期的EIS由两个容抗弧构成.  相似文献   
5.
收集百余架某系列民航飞机近十年的腐蚀损伤数据,及其过夜停放的16个基地机场的气象环境指标数据,利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对基地机场的腐蚀环境区域进行了划分,得到对该系列飞机的腐蚀行为影响规律具有相似性的4类腐蚀环境区域。其次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在不同类型机场环境区域的腐蚀频率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场环境区域的飞机结构腐蚀频率有显著的差异。研究成果对编制民用机场环境谱和进行腐蚀加速试验选取参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飞机蒙皮结构表面涂层失效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冲击破坏、盐雾、紫外、湿热等加速循环腐蚀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一种飞机蒙皮结构表面涂层在不同加速循环周期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涂层阻抗在腐蚀中后期增加,并出现新的时间常数,可对应于金属表面氧化膜的溶解及Al基体的腐蚀。随着腐蚀循环的进行,涂层的吸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吸水率最终稳定在约5%。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辐照对纯铜材料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多晶纯铜进行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状态和腐蚀性能。海水腐蚀极化曲线及电极化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十次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纯铜的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HCPEB辐照在材料表层诱发了大量的过饱和空位缺陷,空位缺陷的凝聚可形成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SFT)等空位簇缺陷。空位簇缺陷有助于形成厚而致密的表面钝化膜,钝化膜具有阻挡腐蚀性阴离子的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民航客机结构的腐蚀机理,详细表征服役客机7075-T6铝合金壁板的腐蚀形貌、裂纹特征和腐蚀产物,并对其腐蚀机制进行探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能谱仪对壁板的完整涂层和已腐蚀(未剥落)涂层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和能谱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壁板横截面金相样品进行详细观察,运用X射线物相衍射分析表面腐蚀残留物的物相。试验结果表明,客机7075铝合金壁板铆钉孔附近区域的表面涂层容易出现鼓泡、开裂等现象,并发生层状的剥落腐蚀,表面腐蚀形貌以微裂纹和龟裂为主,腐蚀产物以氢氧化物为主。铆钉孔附近区域表面下方可诱发大量不连续的阶梯状平行的沿晶应力腐蚀裂纹,裂纹引起的膨胀是表面涂层脱落的关键因素。此外,腐蚀介质中的Cl–、SO42–等有害离子对铝合金壁板的腐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Ni-Al防滑涂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喷涂材料和喷涂工艺对金属基防滑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双丝电弧喷涂在45钢上分别制备了镍铝合金丝材NiAl-95/05和镍铝药芯丝材NiAl-80/20防滑涂层,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物相、结合强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采用倾角法测定了涂层的干态和湿态的静摩擦系数;对两种涂层进行了NaCl溶液浸泡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涂层均与基体结合紧密无裂纹,NiAl-95/05的平均结合强度为68.05 MPa,NiAl-80/20的平均结合强度为69.02 MPa;两种涂层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NiAl-95/05涂层喷涂态的干态和湿态静摩擦系数均小于NiAl-80/20涂层.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两种常见型号(A型、B型)的39架国内在役宽体客机近10年的腐蚀损伤数据,明确了在役宽体客机结构中易腐蚀的区域。分析了机龄和环境因素对腐蚀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腐蚀频率差异,以及结构用材的差异对腐蚀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体客机结构腐蚀频率随定检周期的进行具有周期性变化。处于不同机场环境区域的宽体客机在结构腐蚀频率上有显著的差异。厨卫结构和货舱区域由于其专门的使用功能而发生了较为频繁的腐蚀。A型宽体客机在客舱座椅与地板区域由于采用了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混用的情况,因而发生腐蚀的频率明显高于B型宽体客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