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120 t顶底复吹转炉低磷钢种的深脱磷工艺,确定双渣法第一次倒渣的最佳温度为1 460℃,分析了枪位变化对熔渣成分及脱磷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高—低—低的枪位变化模式,增加第一批料中石灰和返矿的加入量,能有效提高转炉前期的脱磷率,可以生产转炉终点磷含量低于0.004 0%的钢水。  相似文献   
2.
吴伟勤  蔡可森  党军 《钢铁》2011,46(4):98-101
为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对钢板探伤不合格原因进行数理统计及对不合格钢板取样微观分析,找出造成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氢脆、裂纹、夹杂、分层;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精炼、连铸、轧钢等工序工艺进行优化,对头坯、尾坯、钢板轧制压缩比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实施以上改进措施,2009年中厚板卷厂钢板探伤合格率由2008年的95.49%提...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钢的质量水平.针对34Mn2V钢的性能及使用特点,通过采取钢包吹氩、LF和RH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浇钢过热度及轻压下等技术措施,使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4Mn2V钢坯表面质量优良,纯净度高,其[H]≤1.8×10-6;T[O]≤12.0×10-6;A类夹杂≤2.0级,B、C类夹杂均≤1.0级,D类夹杂≤1.5级.冲制高压无缝气瓶的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强韧性水平,满足气瓶使用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热力学软件 Factsage 6.4、SEM、EDS、XRD,并结合红外和拉曼实验手段分析研究了一次倒渣和终点炉渣物相结构.结果表明:一倒渣和终渣的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相同时,一倒渣的黏度较高,但熔点低于终渣.低温时形成的液相较多,更有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炉渣 Si、Ca、P 元素富集的区域,形成的矿相主要为2CaO?SiO2-3CaO?P2 O5固溶体相,对脱磷较为有利;而 Fe、Mn、Mg 和 O 元素富集的区域,形成的物相主要为铁氧化物和RO相,炉渣脱磷能力脱磷较差.红外和拉曼分析结果表明:一倒渣和终渣都形成SiO4四面体单元,一倒渣主要以Si-O-Si键为主,而终渣主要以P-O-P键为主.硅酸盐网状结构单元结构越多,对脱磷越有利.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钢低碳含硼钢BOF-LF-CC工艺制定取样方案,跟踪硼含量的变化.通过试验结果及理论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含硼低碳钢在生产过程中硼的损失机理,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精炼过程中[B]与[O]、[N]、N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造成硼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硼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避免钢液中[B]与空气直接接触成为提高硼收得率的重要手段,从而提出了3点优化方案:①控制搅拌,防止钢液面与空气接触反应;②在精炼结束至中间包运输过程中对钢包采用加盖操作;③浇铸过程中加强钢液由中间包至结晶器之间密封保护.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钢现场试验,研究了转炉采用单渣法和双渣法对钢水脱磷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操作制度对钢液中磷含量的影响,辅料加入量对终点钢液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留渣操作对前期渣的影响以及对冶炼终点钢液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渣法相比,双渣法前期脱磷效果较好,形成的前期渣对脱磷较有利,冶炼终点能很好达到低磷钢要求。同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冶炼低磷钢的最佳终点温度、适宜碱度和FeO含量等条件,并得出对磷含量要求严格的钢种应采用双渣法冶炼较有利。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复吹转炉双渣吹炼一次倒渣的高效脱磷,从脱磷热力学角度分析计算了一次倒渣的理论指导温度,提出了一次倒渣温度控制新模式。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一倒温度控制下的脱磷情况。结果表明,将一次倒渣温度由1348℃提高到1427℃时,转炉一次倒渣半钢磷质量分数降低0.034%,脱磷率提高28%,磷分配比提高28,实现了半钢磷质量分数脱至0.025%,一次倒渣脱磷率达79%和渣金间磷分配比为61的脱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酸浸低倍等手段,获取中间裂纹产生的位置和规律。采取提高铸机辊缝精度、优化二冷水强度、调整动态轻压下区间等手段,降低了中间裂纹的发生率,改善了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提高了铸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转炉脱磷和碳-磷选择性氧化转变温度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在铁水未经脱磷预处理的条件下,进行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脱磷生产实践。当铁水平均成分为(/%):4.81C、0.49Si、0.32Mn、0.127P、0.019S的情况下,在转炉冶炼前期(0~360 s),采用低温(1 330~1 350℃),较强底吹搅拌[0.030~0.040 m~3/(t·min)],中等炉渣碱度(2.0~3.0)和高氧化铁(20%~25%)工艺措施,实现一次倒渣的半钢(3.8%C)平均磷含量0.048%和平均脱磷率62.2%的脱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钢通过优化冶炼操作,充分利用优势设备,降低转炉终点氧质量分数,严格控制终点成分,从而达到提高 转炉钢水收得率,降低转炉冶炼成本的目的,实现转炉冶炼降本62.52元/t(钢),钢铁料消耗降为1 087.2 kg/t,提 高了南钢在钢铁企业中的整体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