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羟基硅酸盐矿物微粉添加剂对内燃机自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内燃机台架试验,测量了加入羟基硅酸盐矿物微粉润滑油添加剂前后曲轴箱的漏气量,发现修复后漏气量明显小于修复前漏气量,各转速下的平均漏气量下降6.5%。对缸套的摩擦表面进行SEM观察,发现部分网纹被补平。能谱分析发现摩擦表面成分有变化。证明羟基硅酸盐矿物微粉润滑油添加剂能够通过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生成新物质层,并增加缸套内表面的体积,从而起到密封和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米复合自修复添加剂的制备及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合成和复配等技术研制了一种含纳米铜和稀土化合物的复合自修复添加剂,在发动机上考察了该添加剂的使用性能,分析了不同工作时期发动机机油的衰变情况,测量了该添加剂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纳米自修复添加剂的润滑油对发动机中不同材料的摩擦副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在发动机运行300 h后,连杆轴、铜套等部位达到了“零磨损”,实现了摩擦副表面的动态自修复;使用该自修复添加剂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外特性、降低油耗和延长发动机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3.
机械零件摩擦磨损表面自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摩擦学的发展已将摩擦磨损的研究从抗磨减摩扩展到磨损表面的自修复甚至是零磨损.文中对摩擦磨损表面自修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自发摩擦磨损自修复和条件摩擦磨损自修复的几种类型和实现模式,指出纳米技术的发展有望在摩擦表面建立起一层自组装的、坚固的、自修复的润滑膜,为摩擦磨损表面自修复提供了切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针对缓存容量受限的容迟移动网络的多复制路由和缓存管理的方法。该方法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实现更高的传送成功率,降低平均发送延迟,同时实现不同重要性报文的服务质量分级。  相似文献   
5.
定远县是全国重要粮油基地,工业、农业、生活以及生态等各个用水部门之间水资源配置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当前的实际状况,分析定远水资源配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水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重载装备所用柴油机油CD+/10W 40减摩抗磨性能不足的问题,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和钼胺络合物(Mo A)3种油溶型有机钼添加剂,通过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减摩抗磨性能,通过激光显微镜、SEM、EDS、XPS对磨痕进行形貌观察及元素分析,并分析其减摩抗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有机钼在柴油机油中均能降低摩擦因数,但其减摩抗磨效果不尽相同,其中,08%质量分数的MoDTC在柴油机油中的减摩抗磨效果最佳,摩擦因数降低约533%,磨损体积减小约269%,而Mo A反而使磨损增大。机制分析表明MoDDP和MoDTC在摩擦表面分解生成了含MoS2、MoO3等的化学反应膜和化学沉积膜,起到了减摩抗磨作用;而钼胺络合物在磨损表面没有形成含钼的摩擦保护膜,而是形成了磨粒,因而增大了磨损。  相似文献   
7.
采用SRV-IV摩擦磨损实验机(球盘接触方式)考察了凹凸棒石热活化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热活化温度对凹凸棒石减摩抗磨性的影响;采用SEM、EDS和XPS分别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热活化后,凹凸棒石的成分和形貌基本不变;热活化后的凹凸棒石粉体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热活化的最佳温度为500℃。在添加500℃热活化凹凸棒石的油样润滑下,磨损表面生成FeOx(FeO、Fe2O3和FeOOH)和SiOx复合陶瓷修复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纳米铜/蛇纹石复合润滑材料,利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e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润滑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摩擦因数及磨损率分别较基础油降低约16.4%和69.2%。复合润滑剂颗粒参与了摩擦界面复杂的理化作用,形成了致密光滑的保护膜,主要由Fe、Si等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微观力学性能,提高了摩擦表面的磨损抗力,显著地降低了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纳米铜添加剂在不同润滑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了形貌和元素分析,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300h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可使润滑油650SN的摩擦系数降低48%,磨痕宽度降低21%;使坦克润滑油50CC的摩擦系数降低40%,磨痕宽度降低33%;使柴油机油15W/40CD和汽油机油15W/40SF的摩擦系数分别降低9%和15%,磨痕宽度分别降低22%和18%。在摩擦过程中,纳米铜添加剂能够在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疏松的自修复膜,这层修复膜隔离了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修复了磨损表面的微损伤,从而起到有效的自修复作用。由纳米铜等添加剂组成的复合型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动力性、自修复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摩擦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阐述了摩擦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归纳为软金属自修复添加剂、自补偿修复添加剂和矿物微粉自修复添加剂3类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摩擦磨损自修复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