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7A04铝合金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A04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进行测定。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所处范围,绘制该合金的CCT图,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中合金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电阻对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变化敏感,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经470℃、1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度低于35.37℃/s,但高于9.96℃/s;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00℃的温度区间发生;快速冷却时,合金保持较高的过饱和度,在6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慢速冷却时,MgZn2平衡相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搅拌车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减速机滚动轴承失效现象,对失效轴承进行拆解,并从保持架及滚子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等方面对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失效轴承的材料本身未见明显异常;轴承失效的原因是搅拌车超载造成减速机输出轴盘偏摆角过大,导致轴承过度偏斜,偏载运转,从而使润滑脂失去作用,内、外圈与滚子表面直接接触造成剧烈摩擦;失效模式主要为表面起源型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3.
表面处理是提高机械零部件耐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针对某型号石油装备产品机械手抓手上使用的40Cr钢销轴,对表面分别采用镀锌处理和盐浴复合处理(Quench-polish-quench,QPQ),对比研究基体材料及两种不同表面处理后试样的球-平板往复干摩擦磨损行为,并对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QPQ处理后表面硬度显著提高,深度方向的硬度分布满足设计要求,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3 mm。各试样基体均为细小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镀锌试样表面镀层厚度25μm,QPQ处理的试样表面形成了氧化层+化合物层+扩散层组织。两者摩擦因数曲线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别,先上升后下降,随后达到稳定值。镀锌试样摩擦因数更高,最大达到0.50,随后逐步稳定于0.36;而QPQ试样最高仅为0.18,并迅速达到稳定阶段至0.16。同时,镀锌试样摩擦曲线上的微小波动更明显,摩擦过程不稳定程度更大。镀锌试样表面磨痕的最大深度比QPQ试样稍小,但最大宽度更大,磨损体积更大。声发射信号事件计数与摩擦因数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摩擦因数越高,声发射信号事件计数越多,信号数量与摩擦磨损的各阶段存在对应关系。相对来说,镀锌试样的声发射信号事件计数更多,信号能量也更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洛氏硬度和冲击试验以及OM、SEM和TEM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塑料模具用3Cr2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3Cr2Mo钢塑性、硬度以及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Cr2Mo钢经850~920 ℃×1 h油淬,获得细小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合金元素充分溶解;经570~630 ℃空冷回火,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得到均匀稳定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其硬度达到较佳的使用范围(28~36 HRC),且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能够满足塑料模具钢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测定2A14合金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图),并对该曲线进行应用研究.通过DSC分析和SEM组织观察确定2A14合金合理的固溶温度,采用动态电阻法测得固溶后合金连续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判断相变信息,绘制2A14合金的CCT图,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连续冷却过程中合金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2A14合金适宜的固溶温度为505℃;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先降低,在达到某冷却速度时骤升,然后持续增加;相变主要集中在140~380℃的温度区间发生,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度稍大于3.8.5℃/s;在实验范围内,20 mm厚的2A14合金板适宜采用60℃或100℃水淬,参考所测CCT图制定分级淬火工艺,可以在最大限度减小淬火应力的同时,抑制第二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分析和田口方法,提出了适合于2-2-2型六斜辊矫直机压扁量优化的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V150油套管在六斜辊矫直机上的三维压扁矫正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V150套管的压扁矫正过程,根据田口方法对压扁量进行了优化稳健设计,采用望小特性之信噪比SN评估了椭圆度的晶质特性,并考虑了油套管的初始椭圆度和矫正后油套管椭圆度沿轴向分布两种干扰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误差很小,第1、3、2对辊压扁量分别为不重要因子、较重要因子、最重要冈子,压扁量的最优组合为1.4、4.0、2.6 mm.以压扁量最优组合进行矫正后,V150油套管椭圆度大大降低,小于允许的最大椭圆度0.4%,达到了圆度要求,实现了对压扁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