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能喷丸过程中的物质转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能喷丸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晶结构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对高能喷丸铝合金表面层的显微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过程中,弹丸中的Fe,cr原子在强制机械力的作用下转移进入铝合金表面,在材料表层约30μm的深度范围内形成分布不均匀的合金化层。这可能是纳米晶体中大量界面的形成使合金元素原子能够快速扩散和偏聚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能喷丸技术在Al-Zn-Mg合金上制备出纳米晶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由表层沿厚度方向的结构变化特征,并对纳米晶层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喷丸处理后,在样品表层获得了等轴、随机取向的纳米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nm:晶粒细化遵循逐渐细分原则;动态再结晶可能导致纳米晶粒组织最终形成;高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及变形过程中的温升对表层纳米晶粒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表层纳米晶结构层在250℃真空退火后,有大量纳米级析出相析出,晶粒长至300nm左右,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马晋芳 《山西建材》2011,(4):3-4,13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表面机械研磨A l-Zn-Mg合金表面的纳米晶结构层进行耐腐蚀性能研究,观测样品的腐蚀形貌并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后的A l-Zn-Mg合金在HC 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表面纳米晶结构层的形成使晶界体积比显著增加,和C l-离子穿透钝化膜的作用使得电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导致纳米晶结构材料的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细菌菌群对低品位铀矿的浸出特性 及菌群分 布 规 律,研 究 了 用 混 合 菌 群 (A.ferrooxidans、L. ferriphilum、At.hiooxidans)柱浸某低品位花岗岩型铀矿石 过程中浸出液参数变化、上下层矿石钝化层的表面特性及微 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铀矿石经过20d酸浸、 57d菌浸之后,铀浸出率达到82.56%左右,其中上层矿石铀 浸出率比下层高约1.49%,为83.3%左右,且上层矿渣表面 钝化物产生量比下层更少。菌群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浸出液 中 优 势 菌 群 为 L.ferriphilum、A.thiooxidans、A. ferrooxidans,而上层矿石表面优势菌群为 At.hiooxidans、 A.ferrooxidans,下层矿石表面优势菌群为 At.hiooxidans、 L.ferriphilum。研究结果为混合菌群浸铀工艺的实践应用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和应用,介绍了钢结构工程焊接施工的特点,分析了钢结构焊接施工的监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燕麦油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常规提取和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两种方法提取燕麦油中的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燕麦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GC-MS分析结果显示,燕麦油常规提取物中,通过人工解析结合标准图谱数据库(NIST)检索定性确认,共鉴定出6种成分,从常规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3种成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方法提取的燕麦油中共鉴定出16种成分,从超临界流体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0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4种样品化学成分含量分别占总面积的82.7%、99.65%、64.26%和99.71%,其中含量较高的有N-(2-羟乙基)癸酰胺、顺式-十八烷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本研究旨在今后为燕麦油的进一步食用或药用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表面机械研磨A l-Zn-Mg合金表面的纳米晶结构层进行耐腐蚀性能研究,观测样品的腐蚀形貌并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后的A l-Zn-Mg合金在HC 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表面纳米晶结构层的形成使晶界体积比显著增加,和C l-离子穿透钝化膜的作用使得电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导致纳米晶结构材料的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9.
采用透射电镜(TEM)、光学显微镜(OM)、显微硬度计和微力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Al-Zn-Mg合金高能喷丸处理后的表层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高能喷丸处理后,在距离Al-Zn-Mg合金表面约20μm深度范围内形成了随机取向的等轴纳米晶层,表面层的结构特征尺寸随层深的增大呈梯度变化,无明显界面;由于细晶强化作用和合金化层的形成,Al-Zn-Mg合金的表面硬度为基体的3倍以上,硬度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Al-Zn-Mg合金的整体屈服强度亦显著提高,且形变速率越大,屈服强度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变形过程中位错塞积强化、多晶体的细晶强化和加工硬化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以LC9超高强度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利用AMRAY-1000型扫描电镜拍摄试样断口照片、NEPHOTO-30光学显微镜拍摄试样的金相组织、采用JEM-2010F型透射电镜进行微组织观察。对LC9超高强度铝合金进行显微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C9-CGS1状态达到了国际惯用的抗应力腐蚀性能的要求;LC9-CGS1状态的抗拉强度比LC9-CS状态低,力学性能下降;LC9-CGS1状态的抗应力腐蚀优于LC9-CS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