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溶剂法从米糠中萃取米糠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米糠油甲酯化产物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共鉴定出19种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占总脂肪酸的90.14%;溶剂法共鉴定出15种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占总脂肪酸的85.29%.  相似文献   

2.
以超临界CO2提取的辣椒籽油为原料,采用溶液进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进样,结合GC-MS分析,同时鉴定出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辣椒籽油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硬脂酸等,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法鉴定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顺-2,4a,5,6,7,8,9,9-八氢-3,5,5,-三甲-9-亚甲基-1H-苯并环庚烯、油酸、硬脂酸、异戊酸己酯、异草蒿脑、邻羟基苯甲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MPa、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 MPa、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山东食品科技》2011,(5):189-191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并采用GC-MS方法分析成分。结果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15 MPa、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8.2%,鉴定出16个成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得率为1.4%,鉴定出24个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CO2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得率比水蒸汽蒸馏法高,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湘西地区两个采样点的棕榈树种仁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棕榈树种仁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14.6%。GC-MS检测出两个采样点的种仁油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种和7种。其共同的成分为10,13-十八碳二烯酸(36.58%)、油酸(29.93%)、棕榈酸(13.22%)、月桂酸(8.74%)、肉豆寇酸(6.62%)、硬脂酸(2.63%)和顺式-9-十六碳烯酸(1.28%)。棕榈树的种仁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精炼后可以作为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白刺属植物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文中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溶剂浸渍法提取西伯利亚白刺果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浸渍法提取出的白刺果油中分别鉴定出26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亚油酸、油酸、γ-生育酚、VE(α-生育酚)、菜油甾醇、γ-谷甾醇、二十八碳烷、二十七碳烷等。  相似文献   

8.
GC-MS法测定黄粉虫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黄粉虫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然后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以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黄粉虫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含有亚油酸、棕榈酸、9-十六烯酸和肉豆蔻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5.88%,22.48%,8.07%和7.11%.  相似文献   

9.
张莲  廖君  邹峥嵘 《中国油脂》2019,44(11):144-147
将素心蜡梅种子的种皮和种仁分开,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脂含量,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得到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素心蜡梅种皮油脂含量为12.14%,种仁油脂含量为32.51%;从种皮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4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7.70%)和棕榈酸(21.78%)的含量最高;从种仁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3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6.76%)和棕榈酸(17.03%)的含量最高;从种皮油和种仁油分别鉴定出18种和19种不皂化物,其主要成分均为二十三烷和二十烷。素心蜡梅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米糠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米糠中萃取米糠油,最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甲酯化产物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共鉴定出19种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占总脂肪酸的90.14%  相似文献   

11.
韩舜愈  宋雪梅  祝霞  尚勋武 《食品科学》2010,31(16):253-257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皮中燕麦油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用GC-MS 分析燕麦麸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O2 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5MPa、温度35℃、时间3h,所得燕麦麸油澄清透明,呈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麦香味。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7.60% 、硬脂酸1.32%、油酸40.15%、亚油酸37.55%、亚麻酸1.89% 和反油酸1.52%;而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15.90%、1.67%、38.38 %、41.67%、1.63% 和1.32%。超临界CO2 萃取与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81.11% 和83.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13.
杜萍  张先俊 《食品科学》2009,30(18):267-269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香果果仁提取油脂,粗脂肪的提取率为72.47%。又经石油醚提取、皂化和甲酯化得到的总脂肪酸甲酯经GC-MS 分析,分离出20 个峰,确定16 种化合物,确定组分占总组分99.74%。这些化合物多为直链的脂肪酸,其中的优势成分月桂酸为63.24% 和正葵酸为27.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葛缕子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葛缕子籽粒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葛缕子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提取葛缕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釜温度50℃,分离釜温度40℃,提取釜压力30 MPa,分离釜压力0.4 MPa,二氧化碳流速20 g/min,提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4.79%。与同时蒸馏萃取(SDE)法相比,超临界CO2流体能快速扩散到样品颗粒内部并充分溶解其中的精油成分,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无溶剂残留的优点。超临界CO2法制备的葛缕子精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50.96%)和香芹酮(46.65%),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同时蒸馏萃取法的。结论:超临界CO2法比同时蒸馏萃取法更适合葛缕子精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7.
以新陆早39号以及新陆早50号的棉籽为材料,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其总油脂,分别采用三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KOH-甲醇法,H2SO4-甲醇,14% BF3-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后,GC-MS上机分析;通过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制定标准曲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KOH-甲醇法甲酯化的脂肪酸GC-MS上机分析能检测到10种脂肪酸组分;H2SO4-甲醇与14% BF3-甲醇法只能检测到6种。用KOH-甲醇法甲酯化后GC-MS测定表明,棉籽油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为主,其次是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在新陆早39号以及新陆早50号中,每克棉籽中亚油酸的含量分别达147.29 mg与163.2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60.12%与60.83%;棕榈酸含量分别为65.05 mg与62.28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26.55%与23.24%。油酸含量分别为24.79 mg与22.19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10.12%和8.28%。结论:三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中,KOH-甲醇法更方便,快速,检测种类多,适用于棉籽脂肪酸的甲酯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提取火龙果籽油,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萃取所得火龙果籽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火龙果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影响显著,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5h,火龙果籽油萃取得率为30.21%。火龙果籽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4.64%,其中亚油酸及其异构体为46.91%,油酸及其异构体为25.36%;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棕榈酸及其异构体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1.10%。火龙果籽油可以作为一种食品保健油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20.
饶长全  乔方  王燕  黄略略 《食品科学》2012,33(16):163-16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4.2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出67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VE,相对含量分别为31.3%、25.7%、12.03%、9.63%、7.53%、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