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对比了吸铸法制备的棒状Zr41.2Ti13.8Cu12.5Ni10Be22.5,Zr57Cu20Al10Ni8Ti5,Zr52.5Ti5Cu17.9Ni14.6Al10(原子分数)大块非晶样品的过冷温度区间宽度(△Tx),给出了3种大块非晶合金系列的热稳定性参数Tg、Tx及△Tx,提出了大块非晶合金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传统高功率电弧炉、竖式电弧炉和Consteel电弧炉在投资、节能、环保和操作等方面的差异,指出Consteel是现阶段较有优势的一种电弧炉炼钢工艺。简要介绍了Consteel工艺流程,重点阐述了在Consteel车间工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夏比摆锤冲击试验对同种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F92/F22异种钢焊接接头焊缝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号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63 J)不足相同工艺条件下2号试样冲击能量(130 J)的1/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冲击断口的形貌特征和微区成分,发现在1号试样冲击断口的裂纹形成区存在大小约25μm的复合氧化物夹杂。采用有效投影面积模型计算引发裂纹萌生的临界夹杂物尺寸,分析了夹杂物对F92/F22异种钢焊接接头冲击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该夹杂是造成1号试样冲击吸收能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减少其内部的缺陷,以提高该异种钢焊接接头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窄间隙埋弧焊对9Cr及CrMoV耐热钢进行多层多道焊接,并对9Cr/CrMoV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538℃×3 000 h的时效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高温时效对焊接接头焊缝的冲击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由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组成,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未时效焊接接头焊缝中的析出相细小、弥散分布,固溶强化效果显著,焊缝的冲击吸收能量较高。时效后焊缝中的析出相逐渐粗化,导致焊缝的冲击吸收能量降低,显微硬度略有升高。未时效和时效焊接接头的冲击断口均呈准解理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裂纹扩展抗力是材料的内在属性,Paris的重要贡献是将ΔK引入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表明疲劳裂纹扩散的控制参数是应力强度因子ΔK。本试验异种焊接接头采用钨极氩弧焊(TIG)进行打底焊接,而后采用埋弧自动焊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焊后进行相应的回火处理,之后随炉自然冷却。实验材料为9Cr钢母材、Cr Mo V母材和两侧的热影响区及焊缝区。按照降K法进行测试,应力比分别设定为0.5、0.7、0.9,在近门槛值区域进行多次测量,通过线性回归法拟合出直线方程,由此计算出疲劳扩展门槛值,可反映该焊接条件下9Cr与Cr Mo V异种材料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还原法,在室温下合成Sn3.5Ag(质量分数,%)纳米颗粒。实验所用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分别为邻啡罗琳和硼氢化钠。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合成的纳米粒子没有明显的氧化现象。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较小时,产生的一次粒子较少,团聚及二次粒子生长程度较小,纳米颗粒的尺寸也随之减小。当以某一合适的速率添加还原剂到前驱体溶液中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颗粒尺寸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与纳米团簇之间产生配位作用,因此可以抑制纳米颗粒的长大。表面活性剂与前驱体溶液质量的比值越大,得到的纳米颗粒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力比R=-1的拉压高周疲劳实验,研究了在370℃条件下汽轮机转子模拟件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和微区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0Cr2Ni4MoV转子钢焊接接头而言,夹杂物主要成分为氧化物(Al2O3、CaO、MgO和SiO2等),疲劳裂纹往往萌生于夹杂物和气孔等内部缺陷.采用有效投影面积模型计算出母材和焊缝区域组织对应的临界缺陷尺寸,建立了夹杂物尺寸和疲劳裂纹萌生区域之间的关系.基于该研究结果,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其内部的缺陷尺寸,并优化其形态和分布,以提高转子钢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9Cr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620℃长时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冲击功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未经时效处理(原始态)的9Cr钢室温冲击功测试值为140J左右。经过长时时效处理(时效态)的9Cr钢室温冲击功降低至30J左右。原始态9Cr钢中的析出相以M23C6型碳化物为主,尺寸在100~200nm之间。时效态9Cr钢中部分M23C6相长大至500nm,且存在脆性Laves相。M23C6相的长大和Laves相的出现,在削弱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的同时也造成沉淀强化作用的降低,导致高温长时时效处理后的9Cr钢的冲击性能降低。高温长时时效后的析出相整体尺寸细小且无明显聚集,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室温冲击功与时效时间的关系式(W=129.7exp(-t/1193.4)+25.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整Sn-Bi-Ag-In无铅焊粉与助焊剂的比例,制备了不同回流焊焊点,并对焊点的铺展率、润湿角、金属间化合物特征及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回流时间为2 min时,随着焊膏中助焊剂质量比从10%提高至20%,焊点的铺展率从63%提高至83%,润湿角从33.7°降低至16.0°。在润湿性提高的同时,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有所增加。此外,随着助焊剂比例的增加,焊点的显微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焊接工艺参数的中锰钢电阻点焊组织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熔核区柱状晶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当保载时间为100ms时,金属收缩后形成的孔洞未能得到液态金属足够的补充,从而形成凝固缩松。当电阻点焊的保载时间延长至400 ms之后,熔核凝固引起的收缩量得到更多补偿,因此熔核区的凝固缩松基本消除,达到了改善组织的目的。此外,在电阻点焊后冷却的过程中,熔核内的液态金属沿与散热方向相反的方向长大,从而在熔核区形成了柱状晶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