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8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别用力功平衡法和刚塑性有限元法,对变薄拉深凹模的最佳模角α进行了理论计算,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当变薄系数k=0.6时,α在12度到13度之间。同时试验还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也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用功平衡法和刚塑性有限元法,对变薄拉深凹模的最佳模角α进行了理论计算,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当变薄系数K=0.6时,α在12°~13°之间。同时试验还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也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壶身的成形通常需经两次拉深和一次胀形等工序,冲件在成形过程中必须进行工序间退火。然而,本文采用反拉深作为第二次拉深工序,从而免除了工序间退火。因此,不需要加热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冲件的表面质量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金属塑性成形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成形的一种方法,具有效率高、金属损耗少和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在航空、汽车、电器、轻工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正确地进行工艺设计,使工件顺利成形,必须掌握塑性成形时金属的变形情况,包括应力、应变的分布,变形力的计算和金属流动规律等.在塑性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金属塑性成形的各种求解方法,如主应力法、能量法、滑移线法和上限法等.近年来,数值计算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使上述传统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上限法发展到上限元  相似文献   
5.
HPb59-1黄铜是一种在工业上应用广泛的材料。由于该材料强度较高(σ_b=40~65公斤力/毫米~2,σ_s=14~45公斤力/毫米~2),硬度也较高(HV=90~152),所以,对于形状复杂、精度高的零件采用挤压等塑性加工难以成形。采用超塑性成形工艺,即把形状简单的毛坯经超塑性预处理后,在温度为620℃时进行等温模压,压机速度为2~3毫米/秒,一次成形便可压出棱角清晰;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相似文献   
6.
精冲工艺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有色金属材料的精冲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讨论了压边圈形状和尺寸,压边力和反顶力等工艺参数对精冲质量的影响。通过观察精冲过程金属晶体的变形情况研究了精冲机理,对精冲件剪切面上的撕裂现象作了解释,并提出划分精冲变形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缩口过程的刚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材料应变硬化和摩擦边界条件等,应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窗口过程,得出用不同模角缩口时工件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形情况,讨论了模角对变形力和等效应变速率、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对刚塑性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提出缩口的最佳模角。  相似文献   
8.
以反拉深在灭火筒拉深以及水壶壶身拉深中的应用为例,对反拉深进行研究,并提出平面压边方法。  相似文献   
9.
变薄拉深的刚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炉垫冲压生产线中的卷料送进、制件冲压、废料处理和成品推出等工序,同时还介绍了炉垫冲压模具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