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主钢边混的混合型斜拉桥的特点和设计思路,对混合型斜拉桥结合部位的受力情况和跨径的确定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系统级需求出发。充分考虑零部件产品与发动机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将系统工程的理念引入开发过程中.在系统层面对零部件产品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重点介绍了系统工程在某液位传感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周兵  杨静  习纲  陈鹏 《中国机械工程》2013,(9):1181-1185
针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传统开发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传感器故障模拟系统的建立方法。首先,在LabVIEW、VeriStand开发环境下,为发动机电控系统功能测试开发了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其次,利用该平台对节气门位置、进气压力、冷却水温等传感器进行了信号故障模拟;最后,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故障为例,对所开发的故障容错功能包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将仿真结果与实车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系统符合测试要求,且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汽车AMT离合器的非线性滑模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离合器的减振器具有分段非线性的弹性和阻尼特性,给机构式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带来困难。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建立系统的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基于微分几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原非线性系统等价为具有零动力学的线性化模型,然后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滑模控制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5.
Δ变换与数字控制器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采样周期T→0时,△变换描述的离散模型收敛于连续系统,引入△变换离散方法,分析了δ算子的浮点误差,以二阶系统为算例,在离散域内设计极点配置控制器,跟踪理想输出,仿结果表明,与z算子相比,在计算机有限字长实时,δ算子受舍入截尾扰动的影响较小,精度高,算法稳定。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弹簧汽车悬架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赵和平  黄宏成  习纲  张建武 《机械强度》2001,23(2):165-167,224
详细研究了非线性弹簧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用变刚度弹簧代替定常刚度弹簧可明显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高悬架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为反映实车工况,着重讨论了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变刚度弹簧悬架簧载质量的动态响应特性。数值仿真研究结构表明,在悬架系统中选用合适的变刚度弹簧能有效改善乘坐舒适性,由于非线性弹簧悬架没有固有频率,因此避免了在外界激励下发生共振的危险,同时由于在较大变形下悬架“变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Δ变换应用于自动离合器的离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采样周期 T→ 0时 ,Δ变换描述的离散模型收敛于连续系统。本文以汽车 AMT系统的离合器接合过程为控制对象 ,引入Δ变换离散描述 ,设计极点配置控制器 ,跟踪理想输出轴角速度。仿真结果表明 ,与 Z变换相比 ,在有限字长运算中 ,Δ变换受舍入截尾扰动的影响较小 ,但计算量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8.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膜片弹簧的非线性弹性特性给汽车离合器的高精度自动控制带来困难。针对这类特性已知的非线性输入,根据广义能量原理和反函数定理设计非线性补偿器,从理论上证明了闭环控制回路的渐进稳定性。该补偿器应用于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自动控制,跟踪期望输出轴角速度。仿真表明,非线性控制器是渐进稳定的,跟踪品质明显优于线性控制器。  相似文献   
9.
汽车AMT系统电控离合器接合过程很短,对微机控制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硬件设计的成熟使得采样周期T可以很小,但当T→0时,Z变换将导致极大误差,而△变换描述的离散模型收敛于连续系统,更适于高精度控制。对电控离合器过程的仿真结果说明,与Z变换相比,在有限字长运算中,△变换受舍入截尾扰地劝的影响很小,而计算量销有增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有限元方法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从剪力钉刚度的得出和剪力钉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两方面对剪力钉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剪力钉计算模型只适用于混合梁结合部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