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双草酸硼酸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赛  仇卫华  余碧涛  赵海雷 《电池》2006,36(3):231-233
介绍了双草酸硼酸锂(LiBOB)的基本性质,综述了LiBOB合成方法和应用情况,并对LiBOB与石墨负极匹配、高温稳定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电导率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研究方向也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成组技术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电池成组技术专利申请的总体状况及成组技术中各技术分支申请人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企业的专利布局对比情况,可为国内企业在电池成组技术领域的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单分子膜为基底,化学/电化学沉积纳米复合薄膜的发展现状,并对该方法的制备原理、工艺条件、膜结构、及其表征方法进行了阐述,还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硬脂酸单层LB膜为基底 ,利用膜亲水端基的诱导作用 ,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金属银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到银膜表面由直径 2 0 0nm左右的银粒子构成 ,透射电镜 (TEM)分析表明银膜为面心立方结构 ,并对单层LB膜上化学沉积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的专利申请状况,基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总结与研究,针对申请人的分布情况、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技术分布等特点进行了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6.
以在气/液界面和气/固界面上形成的硬脂酸单分子膜为基底电沉积金属银薄膜,改变电沉积条件。得到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光亮,细致的纳米金属银薄膜,当底相硝酸银溶液的PH值低于7时,在气/液界面没有银膜形成,只在银丝的尖端生成成棕黑色的粉末;提高镀液的PH值有利于银的沉积,且硬脂酸分子排列得越紧密,成膜越好,随着槽电压的升高,银膜的沉积速度渐增大,其微观结构从树叶状逐渐向鹿角状变化。根据电沉积银薄膜的规律,分析了在单分子膜上电沉积银的生长机制,认为单分子膜及其界面的双电层结构是沉积银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单分子膜和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简述单分子膜法制备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表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集中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比较,并基于技术重点、申请人、申请量等信息按照我国与美、日、欧等申请人情况进行了归纳分类.通过对产业趋势、热点的掌握与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硬脂酸单分子膜诱导电沉积Ag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单分子膜为模板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硝酸银溶液中诱导生成银膜。在不同工艺条件下 (液相浓度、单分子膜表面压以及沉积电位 ) ,获得了不同结构的 Ag膜。利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银膜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0.
锂电池离子液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碧涛  李福燊  仇卫华 《化工进展》2004,23(11):1195-1198
离子液体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好、无污染、蒸气压极低等特性,是非常有希望应用于锂电池或电化学电容器的电解质。本文介绍了离子液体电解质体系在锂电池中的研究以及聚合物电解质一离子液体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