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矿井接替紧张局面,通过对综合机械化作业线进行合理配置,合理选择巷道掘进岩石层位,并根据巷道用途及岩石情况进行支护优化,实现了经济化与实用化一举两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面立柱式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安装稳定性问题,引入基于近似线性弹性理论的失稳分析的方法求解。首先基于影子倍率法和球形三角函数法模拟北京光照情况并确定太阳能设备的支架安装角度;其次利用静力学分析法和线性屈曲分析法,通过分析比较三种有代表性的支架系统方案,分别计算出受力载荷、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近似线性弹性理论的失稳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以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的L-苏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高葡萄糖浓度下各种生长因子和培养条件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以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L-苏氨酸发酵的抑制作用,生物素可以提高L-苏氨酸生产菌的细胞得率及L-苏氨酸的产量,利用摇瓶发酵确定最佳用量分别为60mg/L和120μg/L;控制pH7.0和采用控制溶氧的脉冲补料方式L-苏氨酸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最优条件下,利用10L发酵罐发酵38h,L-苏氨酸产量可达110.2g/L,糖酸转化率为45.7%。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番茄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汁为主要原料,研究了用海藻酸钠包埋乳酸菌发酵番茄饮料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番茄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1.5%,胶珠直径2~3mm;接种量6%,发酵温度33℃,番茄汁初始pH5.0,发酵时间36h,接着添加7%白砂糖、0.005%黄原胶和0.02%CMC-Na,以使感官指标达到最佳.连续发酵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番茄饮料可连续使用7次.  相似文献   
5.
从济宁农田土壤分离筛选产生腈水合酶的菌株,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到3.6 U/mL的菌株Jn-102。通过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n-102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对其所产腈水合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在40℃以下和pH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具有较宽的底物谱,对芳香腈有较好的水合作用,以对羟基苯乙腈为底物时Km值和Vmax值分别为21.3 mmol/L和60.2 μmol/(min·mg),Co2+和Mg2+等对酶活力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阿氏芽孢杆菌Jn-102是1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酸浆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浆为原料了生产酸浆果酒工艺,考察果胶酶用量对酸浆出汁率的影响,以及SO2添加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对酸浆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为0.6g/kg时,可提高出汁率9%;酸浆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SO2添加量0.8mL/L-1.0mL/L,发酵温度为18℃~22℃,接种量5%。酿制出的酸浆果酒色泽好,澄清透明,酒味浓郁,酒体丰满,具有酸浆的特殊清香。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感官经验,是我国目前棉花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下面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谈谈对棉花品级检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影响丹贝发酵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获得了三个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效应:面粉添加量、乳酸添加量、发酵时间;然后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丹贝固态发酵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获得最佳发酵条件:面粉添加量1.9%、乳酸添加量1.O%、发酵时间为19.4h.  相似文献   
10.
棉纤维长度,是棉花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决定棉花价格和纺纱支数的重要因素,也是确定纺纱工艺的重要依据。做好收购环节的长度检验对贯彻“优棉优价”和正确处理农、商部门利益,确保棉花质量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