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动下煤仓贮料侧压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层建筑中连体结构日益增多,因为连接体的刚度较小,常采用弱连接的构造方式以减轻地震的耦合效应,使得连体结构可按单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在对比分析了各种弱连接装置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滑动支座配合黏滞阻尼器的组合减隔震体系在弱连体结构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对不等高双塔连体建筑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进行了结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的脉动法现场实测,并对实测结果运用SVSA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与设计软件分析结果和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主塔楼和副塔楼在长轴方向能够较好地共同工作,而在短轴方向协同性较差.脉动法实测自振周期与其他方法分析结果较接近,实测阻尼比小于规范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钢连桥人致振动及TMD减振效应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室外大跨轻柔钢结构人行桥为案例,介绍了该结构的设计概况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减振设计,分别在结构施工完成后以及TMD装置安装后对其进行了实地动力测试,测得了该结构减振前后的模态特性以及在多种人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响应,采用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钢连桥人致振动情况及特性。结果表明:一端设计为滑动连接的钢连桥人致振动主要由第1阶竖向振型控制,扭动及水平振动响应相对较小;安装经优化设计的TMD装置后,整体连桥的频率特性没有明显变化,分布式TMD对多种频率激励工况均有良好的调谐减振作用,减振率达到35%~70%;共振激励下测得的原结构阻尼比较小,安装TMD后结构的阻尼比提高4倍,并且呈现出在自由振动衰减的前期较大,随着振动幅度变弱阻尼比降低;测试中发现TMD装置的减振效率对其阻尼比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在设计年检中,笔者发现:渗水、沉降不均(或过大)、结构开裂等住宅质量问题与住宅的设计不无关系,为了提高住宅质量,消除隐患,列举如下住宅设计常见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1 主要问题 1.1 下部结构 1.1.1 基础埋深不够 基础埋深一般涉及到结构的整体稳定和抗倾覆力,特别是抗地震作用。一般规范要求埋深为房屋高度的1/12,对桩基基础可取高度的1/15,但实际设计中却忽略了埋深的重要性,往往随便设计埋深。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某地铁线路邻近的六层砌体结构居民建筑为例,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了地铁诱发的三向环境振动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在更换了高弹性扣件和降低了列车行驶速度之后,再次对三个正交方向的室内舒适度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a.地铁环境振动主要引起室内楼板的竖向振动,其振级与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直接相关,且沿楼层往上逐层减小,顶层楼面相对于首层可减小约5dB;b.楼板的水平向振动主要受整体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在某些特定楼层可能出现舒适度超标;c.更换高弹性扣件能明显减小室内楼板的竖向振级,在峰值处可减小约10dB,但也明显放大了其纵向振级,对横向振动的控制效果不明显;d.降低列车行驶速度对三个正交方向的室内舒适度均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竖向振级在峰值处减小约8dB,横向和纵向振级最大减小约30dB,可用于某些环境振动敏感区域进行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既有砖混房屋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常常进行扩大空间改造,导致原结构荷载传递路线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加固改造设计。砖混房屋大空间改造设计往往采用托换法重新设计结构受力方案;面对诸多改造方案,如:双梁托换法、单梁托换法、型钢框式托换法,本文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阐述了型钢框式托换法在砖混房屋改造中的优越性。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型钢框式托换法应用在砖混房屋大空间改造中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点明了托梁换墙的施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出了型钢框式托换法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相对简单、工期快捷等优点。可见,型钢框式托换法在加固改造领域中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为类似改造加固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或加固施工方法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熊伟  施卫星 《工程力学》1999,3(A03):675-682
本文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心1:20微粒砼模,并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的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上进行了,研究了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和应变反应,结构的破坏部位和破坏机理,其结果可作为同类  相似文献   
9.
施卫星  吴广荣 《工程力学》1999,2(A02):726-731
本文探索了橡胶滑板支座与普通橡胶支座组合的基础隔震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结构对比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跨预应力结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卫星  黄昌正 《工程力学》1998,(A02):99-103
大跨预应力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是预应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一个缩比为1:15,后张法施工,九层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整体模型结构,就其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开裂性能,但分析中应当充分注意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