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翠娟  张冰宾  乐治平  赵传生 《精细化工》2014,(10):1235-1244,1274
通过分析alogliptin与DPP-Ⅳ蛋白酶的构效关系,通过骨架跃迁以及官能团互换,设计并合成出15个多取代吡啶酮类化合物,通过1HNMR和质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体外酶活性筛选,得到了3个化合物11a、38、41与alogliptin活性相当的化合物,初步确立了该类化合物的DPP-Ⅳ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颤振一旦发生,将给桥梁结构带来毁灭性灾难,颤振稳定性是大跨桥梁重要的抗风控制指标。交叉吊索可显著提高超大跨悬索桥的扭转刚度,从而提高其颤振性能。该文以某主跨3500m的超大跨径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主缆悬索桥为工程背景,从频率和振型两方面分析了水平交叉吊索和竖向交叉吊索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并绘制与颤振相关的弯频和扭频随交叉吊索设置位置的变化曲线(简称“影响曲线”),进而针对提高结构颤振稳定性提出11种交叉吊索设置方案。基于耦合颤振的分步分析法,分析这11种方案的颤振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跨满布水平交叉吊索的同时,在中跨L/3和边跨跨中各对称设置一对竖向交叉吊索,结构的颤振稳定性最好,颤振临界风速提高达49%。  相似文献   
3.
王野平  周翰  李翠娟 《机械设计》2012,29(1):32-35,52
在对比平模和环模固化成型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圆锥模成型结构。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对其模型进行简化,以此为基础对成型区物料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锥角和挤压力的大致取值范围;对挤压区物料的受力分析得出攫取高度;对压辊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功率。并且对关键参数作了分析,为成型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粳稻米为原料,分析其糙米、白米和米糠的营养成分及蛋白组成特点,研究提取条件对糙米、白米和米糠蛋白提取量的影响,并对这三种蛋白的溶解性及分子量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糙米、白米中的蛋白均以谷蛋白为主,但糙米中谷蛋白含量比白米低4.78%,而清蛋白含量比白米高55.93%;糙米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比米糠低77.22%、44.59%,但谷蛋白含量比米糠高47.00%。提取时间、温度及液料比对三种原料的蛋白提取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液料比是提取三种蛋白时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p < 0.01);温度对白米蛋白提取影响显著(p < 0.05)、对米糠蛋白极显著(p < 0.01),而对糙米蛋白不显著;时间仅对提取白米蛋白有显著影响(p < 0.05),对其他两种蛋白的提取没有明显作用。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三个回归模型,经验证,用该模型可以预测稻米蛋白的提取量。稻米蛋白溶解性与SDS-PAGE 电泳分析表明,糙米蛋白的溶解性及其蛋白分子量分布介于白米蛋白与米糠蛋白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加入WTO对中国海关的影响,结合分析主要交易国的海关制度,说明中国海关进行自身调整的急迫性,并提出了中国海关建立新的海关制度的一些新对策、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电信网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城域网的优化方案,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优化,简化了网络结构,全面提升了城域网综合业务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酒店网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酒店开展IPTV的解决方案,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和改造,全面提升了酒店网络业务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FLUENT的热压板通道布置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仿真元件FLUENT分析热压板的温度场分布情况,找出影响温度分布的原因及参数,并根据仿真结果改变通道布局及调整通道间距以提高热压板温度均匀性,减小工作面温差,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谷志利  李翠娟 《山西建筑》2007,33(23):174-175
就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给水管材的选用,给排水管道的敷设方式,卫生洁具布置、地漏安装等给排水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解决办法,以避免由于管道频繁穿越楼板而引起上下层漏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