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篇
机械仪表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对某电梯机房进行雷灾调查为例,对电梯机房遭受雷灾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分析,找出雷电入侵的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总结了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雷灾调查的一般程序及方法,可为类似的机房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百万千瓦以上超临界大型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GTA)现场误差校验的方法——并联式等安匝法。通过理论计算和磁场仿真,分析了并联式等安匝法与传统串联式等安匝法的特点。在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GTA现场误差校验中,验证了此方法比传统的串联式等安匝法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同时就现场杂散磁通对二次测差回路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1000 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SSTV)的误差性能,使其满足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开展电压量值溯源及传递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1000 kV SSTV的结构特点及误差原理,提出半绝缘互感器电压加法溯源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与传统的电压系数法对同一台1000 kV SSTV进行量值溯源测量的一致性优于3×10-5。并基于数学模型和试验数据,分析了1000 kV SSTV的误差性能受杂散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散电容对误差的影响量4×10-6。  相似文献   
4.
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满足在1000kV级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开展工频电压量值溯源及量值传递工作的需要,对一种基于工频电压加法原理的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TV)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由于高压隔离互感器(HVIT)绝缘距离的存在而引入的大漏感量严重影响了其准确度,特采用了在HVIT一次侧串联电容的方式对漏感抗进行补偿的方法,大大提高HVIT的准确度。针对上、下级结构电容相差太大而导致的分压不均问题,通过在上级并联高压电容器的方法加以解决,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与传统的电磁式标准电压互感器相比,该设计在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工频耐压与准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单台互感器的体积、质量及绝缘要求,为开展频繁的现场检定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鼎荣  郑汉军 《机电信息》2012,(6):119-119,121
设计了一种电力运行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可视化编程语言AS3.0和多种存储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各种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应用于实践工程后用户反映良好。现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ACCESS存储方式。  相似文献   
6.
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的电压互感器可采用多台电压互感器在一次侧和二次侧串联实现,一次绕组的串联结构与传统的串级结构相似,二次侧的串联结构需要使用高压隔离电压互感器,目前这种互感器还没有设计的经验。为此以1 000 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为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高压隔离互感器的三维电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性能优化。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是分析和设计串联式电压互感器的有效手段,经优化设计后的高压隔离互感器能够同时满足绝缘和精度方面的要求,优化结果为更高电压等级的串联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便利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还能够保障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空间的安全防御机制,需要将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严格监管,并保障新型技术应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辅助人类执行判断和分类过程,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层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1000kV、765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特高压电网中的使用,为了保证现场CVT误差校验数据质量,使其单次测量可直接溯源到国家基标准,在1000kV串联式标准TV误差原理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计量保证方案(Map)的闭环量传控制思想,针对现场CVT误差校准试验特点,设计了适合于现场校准特点的误差计量保证方案。该方案已用于青海750kV西宁变电站CVT现场误差校准试验,并成功地分析判定了对试验中遇到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