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曼  代晓艳 《煤矿现代化》2001,(2):33-33,41
随着通信、计算机、图象处理等技术的进步,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都在向宽带高速的方向发展,各网络所能提供的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网络功能也越来越接近,三网的专业性界限已逐渐消失,"三网合一"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光纤到户普及之前,为了在接入Internet的同时享受数据、语音和视频,普通用户只能在PSTN模拟接入、ISDN接入、ASDL接入、Cable-Modem接入、DDN和X.25租用线路接入等方式中选择其一.就目前来看,由于带宽或费用的原因,ADSL和Cable Modem接入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前门地区城市肌理与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代晓艳 《建筑创作》2007,(12):66-69
顺应地形变化的独特肌理1.地区自然地形、河流特征前门地区原有古高粱河,后来因“地势高峻,水性混浊,峻则奔流漩洄,齿岸善崩,浊则泥沼游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而不得不废弃。但由于古高粱河与卢沟河水的冲积,使该地区地势形成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局部地方多坑洼的地貌。  相似文献   
3.
采用防屈曲支撑对某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加固,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 2000对结构加固效果进行了验证,且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的侧向位移、层间位移角及周期比。以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加固框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工程研究中心(PEER)选取10条地震动记录调至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平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防屈曲支撑进行抗震加固,可以明显提高结构的刚度、耗能能力,有效地减小结构动力响应,降低震后加固修复费用;布置BRB后明显改善了结构抗震性能,在设防烈度水平可以有效避免结构构件的轻微损伤及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而在罕遇地震水平不仅避免了结构层间位移角超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2.0%,而且有效避免了结构的薄弱层破坏。  相似文献   
4.
代晓艳  路志南 《建筑科学》2021,37(1):141-146
某基坑原设计使用年限一年,现超龄服役3年,对该基坑24根预应力锚索进行抗拔承载力检测,部分不满足设计要求.对原有锚索折减模拟抗拔力损失后重新核算增加1排锚索以满足该基坑的抗倾覆安全系数及整体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卤铅铵钙钛矿(CH3NH3PbX3,X = Cl、Br、I)的结构及其在新型无机-有机杂化异质结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阐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着重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致密层、钙钛矿吸收层(有骨架层和无骨架层)及有机空穴传输层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材料、微结构及制备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不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评价了钙钛矿太阳电池各组成部分相应的材料、微结构及制备方法等对太阳电池光伏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并比较了反转结构与柔性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简要讨论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各层材料、结构、有毒重金属的替代、长期稳定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致密层作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制备方法, 工艺及微结构等性质的研究对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介稳态的TiCl4醇水溶液作为前驱体溶液, 通过旋涂水解制备TiO2致密层, 并研究了前驱体溶液不同醇水比对致密层微结构及其相应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将2 mol.L-1的TiCl4的水溶液按醇水体积比3:1的比例用异丙醇稀释后所制备的TiO2致密层其厚度为126 nm, 且相应的太阳电池取得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10.6 %.  相似文献   
7.
由于空气污染、紫外辐射、长期佩戴口罩等影响因素,我国敏感性皮肤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与正常皮肤相比,敏感性皮肤更易发生皮肤刺激,而舒缓功效化妆品有助于改善皮肤刺激等状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对舒缓功效宣称的化妆品进行功效宣称评价,然而,国内外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科学有效的标准评价方法。本文从敏感性皮肤成因出发,阐述了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炎症反应、皮肤神经反应过度及其相互促进累积的敏感皮肤形成机制,为舒缓功效原料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调研了化妆品舒缓功效在人体、动物、3D皮肤模型、细胞、生化等不同维度上的评价方法,旨在为建立健全舒缓功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从而不断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化妆品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