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期待的居住环境问题,为社区规划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文章基于过去常规的"居住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抱怨"和"居住环境期待"3个评价因子的交集,建构了"居住环境关注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社区居民不同程度关注的居住环境问题,并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洋泾街道两个社区的微更新调研实践,展开应用研究。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社区规划工作的指向更为明确,政府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有效,切实解决好民生关注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品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50 a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3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的日气温数据,就年均气温及四季气温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3省区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线性趋势明显;增温过程方面,黑龙江和西藏均为持续增温,而新疆增温、降温过程动荡大;季节对比可知,虽然黑龙江以冬春、新疆和西藏以秋冬增温最强,但冬季的贡献率都最为显著,分别为38.35%,38.73%和36.75%.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填埋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煤矸石填埋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时空变异,以山西长治司马矿煤矸石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不同复垦年限矸石场的土壤微生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矸石场不同层次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以及真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随着复垦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值)呈降低趋势。在林木根区水平方向上,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S1(树基附近)处的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逐渐减少,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逐渐增加。充填复垦5 a后,S1位点的细菌数较S2处(距树干基部约100 cm处)显著低11.70%,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S2处高31.18%和19.08%,B/F值比S2处低19.95%。矸石场各土壤层次的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水平方向上,在充填复垦5 a后,与S2位点相比,S1处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23.81%和17.95%,脲酶酶活性显著提高19.05%,但S1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2位点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矸石场复垦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复垦第1年,S1和S2位置土壤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充填复垦3 a后,S2处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S1,但到复垦5 a后,S1处的土壤呼吸速率较S2显著提高33.33%。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特色小镇是地域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具有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拥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基于文化空间理论,以云南昭通盐津县豆沙关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色小镇物质文化空间层面和非物质文化空间层面的规划策略研究,为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 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 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 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 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 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 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 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 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 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 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 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 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体育建筑的快速发展,体育建筑的建筑形象与结构形式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体育建筑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点评相关实例,指出体育建筑的建筑形象塑造中空间与结构的影响,体育建筑的建筑形象塑造主要依赖于对结构形态美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焦作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借助先进的GIS技术,采用因子叠加法,对焦作市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焦作市生态敏感性模型.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最敏感区、次敏感区、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个等级,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研究区空间功能区划和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最敏感区和次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7%,显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适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