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再看西部     
细观中国地图,并无一条实线把中国分为东和西。今天的西部,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来说的。西部由西南五省市、西北五省和内蒙、广西,以及湘、鄂西地区等组成。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经济相对落后但潜力深厚;城市化水平较低但进程迅猛。在这样弱势的环境中,建筑学人一直积极探讨当前西部建筑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他们立足这片土地,面对高原大山、河谷盆地、丘陵阶地、沙漠草原进行建筑创作并深入思考,审慎地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方材料、建造方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等方面总结经验,提炼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环境元素。对西部现状既要坦诚面对,又要善于将地域劣势转化为建设机遇,这是当代西部建筑人  相似文献   
2.
西南石窟寺内雕刻着大量的唐宋建筑形式,这些建筑部分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出现,而更多的是以建筑组群的形式出现。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基础数据,可以将其中的建筑类型总结为殿堂、楼阁、城楼、塔、经幢、桥梁等。从建筑组群布局来讲,西南石窟寺中表现的建筑组群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以殿堂为主轴的中心式布局;其二以廊院为特色的院落布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营造学社与史语所曾经在抗战期间广泛调查西南崖造(包括崖墓、石窟寺和靠崖式建筑),对彭山崖墓进行了重点发掘与研究,集中于对崖墓空间的测绘和图像志解读。由此延伸思考,以掩门人图像入题,对以下问题提出探讨:东汉时期如何用崖墓解释并解决死亡;崖墓如何用图像和视觉阐释空间;图像如何体现空间逻辑;图像和空间位置的结合有没有更深沉的寓意;什么样的社会原境催生了崖墓建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地域建筑创作人手,分析了建筑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地域建筑创作的关系。并结合西南地域近年的地域性建筑作品,讨论并分析总结了地域建筑的创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机构的合作密切相关.研究试图对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这段历史赋予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兴国  冯棣 《新建筑》2007,(5):77-79
德阳钟鼓楼的重修设计,不仅要唤起德阳人民对钟鼓楼的群体记忆,同时也要反映出这种建筑类型的传统精神和地域文化.在用现代建筑技术重塑传统建筑形态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技术手段,使钟鼓楼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融入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  相似文献   
7.
冯棣 《新建筑》2013,(3):46-51
记录了《新建筑》特约编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先生的一次访谈。王先生就当前的建筑文化现象、地域建筑及其创作的认识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针对目前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当代建筑师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并阐述了个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崖墓是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墓葬,以凿山为室的方式在崖壁上获得空间,并以仿木构形式处理墓室。约百年前西方学者掀起了中国西南崖墓的考古热潮, 将其是居所还是墓葬之辨推进到将其视为独立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随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工作逾八年,将崖墓从乡土史纳入国家学科史进行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崖墓群所共处的结构危机为背景,从崖墓与汉代建筑史研究、新史料的发掘、岩凿结构与石仿木认知等方面, 对西南崖墓的建筑史学价值进行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巴蜀摩崖石窟建筑环境研究》对巴蜀地区的摩崖石窟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系统阐释,详细地剖析了巴蜀摩崖石窟的发展历程、技术艺术背景、历史政治形成、分布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关系以及窟龛内反映的建筑形式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摩崖建筑环境观.摩崖石窟是集宗教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宗教建筑类型,其内部空间营造布局采用的建筑手法,窟龛的结构构造、外部形制、装饰雕刻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水平.巴蜀地区摩崖石窟大多开凿于盛唐之后,兴盛于中、晚唐及五代时期.及至两宋,巴蜀摩崖石窟的开凿发展达至巅峰,此时石窟已遍布巴蜀大部地区.摩崖石窟的繁荣与巴蜀地区特殊的地理文化、地方经济,以及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等关系密切.从石窟开凿技术和艺术的历史背景来看,摩崖石窟的开掘与巴蜀地区历史上崖墓开凿的技术基础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摩崖的艺术表达与巴蜀地区的雕塑艺术发展、绘画艺术背景以及唐宋时期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也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以民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隐藏的堕瓦现象入题,通过"柯亭笛""虞庆造屋""盘王大歌"等文本的引入展开汉代民间木结构建筑的研究,分别引出屋面材料、屋面结构构件与屋架形式的探讨,结合对建筑实存的反复阅读,尝试解释汉代民间木构屋架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