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植物园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占地近25hm2。东临沥河,与世界著名新景观“红飘带”隔河相望.界临西、北两环路,是场河生态廊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节点.连接山海。  相似文献   
3.
1桥的含义桥作为物体,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被明确地定义为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通道。然而,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认识,桥绝不仅仅是物质的桥。海德格尔认为,跨越河流或是障碍物两岸的桥,是以其自己的方式,将天、地、人、神4者汇集于自身[1];桥是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的符  相似文献   
4.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黄浦江之东岸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ha。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10年5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濒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方案综合解决滨江洪涝、生态重建、人流疏散、遗产利用、文化展示等问题,使世博成为一块滨江的绿地、世博绿地和城市的绿地,满足会展期间和会展之后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规划用地位于上海黄浦江北岸,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部分的核心区域。本项目为世博会绿地之一,在世博会期间承担展示演出、疏散人群、调节环境等功能,在会后承担城市绿地功能和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北京市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了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围绕此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