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伴随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和河砂资源的日益短缺,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逐步普遍。研究了机制砂对C20~C12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适应性,不同岩性机制砂对高性能混凝土(以C60为例)的适应性,以及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缩徐变性能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石英质砂岩机制砂对C20~C120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满足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制;不同岩性的机制砂对C60高性能混凝土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引入了粉料,增强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  相似文献   
2.
孟亚锋 《长江建设》2012,(7):228-229
1.工程概况 本桥为某跨江的特大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151+545.5,终点桩号为K165+488.00。桥梁全长1052.5米,其中最大桥高98米,主桥最大墩高82米。主桥上部结构为105+200+10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下部主墩为双薄壁空心墩、分隔墩为单薄壁空心墩,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为5X40+8X40米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型梁,下部结构为空心墩及柱式墩、桩基础;桥台为重力式及柱式台、扩大基础、桩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托广东省南昆山隧道项目,进行有无系统锚杆对比试验,对比分析有无系统锚杆试验段的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和锚杆轴力。研究表明:系统锚杆在大断面浅埋砂质黏土隧道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可取消拱部的系统锚杆。监测数据显示,有无系统锚杆支护下的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净空收敛基本相同,有系统锚杆支护下的拱顶沉降比无系统锚杆段减少6. 5%。有系统锚杆试验段锚杆轴力较小,拱部系统锚杆不能发挥作用效果,拱脚系统锚杆作用效果不明显,取消拱部系统锚杆的布设不会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管线资料的手工管理方式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现实要求管理单位尽快建立管线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管线数据 ,管线信息系统必须在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来建立。本文阐述了管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建立地下管线GIS的要求及其设计思想、原则 ,提出了要实现的目标和系统建设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地下管线的GIS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醌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质对铁用于环境中有机氯污染修复的影响,实验采用在零价铁还原体系中,加入增强电子转移的醌类物质和铁表面负载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铁对四氯化碳的吸附来增强铁还原脱氯.结果表明:分别加入4.0×10-3mol/L蒽醌-2,6-二磺酸钠和1,4-二羟基蒽醌,四氯化碳的降解速度提高70%和52%.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负载的零价铁对四氯化碳降解有很好的增强效果,最佳的增强效果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处理的铁比未处理的铁可提高四氯化碳的降解速率分别为81%和13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协同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网资料的手工管理方式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现实要求管网管理单位尽快建立管网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管网数据,管网信息系统必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来建立。本文阐述了综合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建立地下综合管网GIS的要求及其设计思想、原则,提出了要实现的目标和系统建设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地下综合管网的GIS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主设计了用于表征自密实性混凝土清水效果的试件成型模具.制定了系统化的清水效果表征方法,使表征结果完全量化,实现了关于混凝土配合比对清水效果影响规律的系统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粗集料体积率达0.35时混凝土具有最佳清水效果.砂体积率过低易形成小气泡,砂体积率过高时易产生大气泡,最佳砂体积率为0.44.矿物掺合料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减少气泡数量,但掺量过高时会导致粘度提高,不利于气泡排出.矿渣微粉较粉煤灰具有更强的颜色提亮效果,最佳矿渣微粉掺量为25%,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储能飞轮结构强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高强度、低密度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最合适的飞轮制作材料。国外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试验飞轮边缘速度已超过1000m/s,飞轮储能密度接近360kJ/kg。目前,国内储能飞轮结构强度研究多侧重于理论计算与分析,尚需大力开展先进复合材料高速飞轮的制造工艺与旋转强度试验研究,为先进复合材料飞轮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实用化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