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富CO2流体对深部碎屑储层影响机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流体中富含CO2,进入沉积盆地之后可与碎屑岩储集层相互作用,改变储层物性.利用压实成岩模拟装置,采用粒径为0.3~0.5 mm的长石颗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注入CO2的模拟试验,并通过分析流体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监测发生的化学反应.注入CO2后取样表明,Si、Ca、Na的离子浓度在注入CO2后28h轻微下降;但在注入67h后Si和Na离子浓度上升,Ca离子浓度下降;注入150h后的取样表明,Ca离子浓度升高.加入CO2后试验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但渗透率降低的速率更快.表明CO2进入沉积盆地的初期,由于形成CaCO3沉淀和钙蒙脱石等新矿物,砂体渗透率降低,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二次盐水螯合树脂塔的实际运行能力,测算了延长树脂塔再生周期产生的经济效益,指出了延长树脂塔再生周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凝析气约占中国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3,腐殖型凝析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基于模拟实验,对腐殖型凝析气的成熟度分布范围进行过研究,但其结果差异较大,需用实际资料进行验证。经统计分析国内外主要腐殖型凝析气藏的156个凝析气甲烷碳同位素、72个凝析油甲基菲比值和甲基菲指数数据,结合腐殖型有机质生烃演化模式,发现腐殖型凝析气成熟度主要为R_o=0.57%~1.36%,在R_o=0.49%~0.57%和R_o=1.36%~2.28%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处于这3个阶段的腐殖型烃源岩均可排出凝析气,经运移聚集,可形成常规凝析气藏,留在烃源岩内部的可形成页岩凝析气藏。其中,R_o=0.57%~1.36%的腐殖型凝析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FLAC2D建立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地震动参数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失稳主要由结构面控制,位移主要发生在潜在滑移面上部岩体中;对地震波存在垂直向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其滤波作用没有土质边坡明显,不同岩层会对某一频率的波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当振幅、卓越频率增加时,坡肩下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呈递减趋势,且在强度相对较低的岩体内较明显,但随着振幅增加,边坡动力响应增强;各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受地震动持时影响较小,剪应变增量受其影响较大。当振幅、持时增加时,边坡位移呈增大趋势;当卓越频率增大时,边坡位移减小。同时,证实了地震边坡破坏由上部拉破坏与下部剪切破坏组成,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5.
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具有微区原位测试优势,可弥补生物标志化合物方法难以进行微区测试的不足,已应用于原油物理性质、成熟度、烃源岩、油源对比和成藏期次划分等方面.但是,通常使用的λmax、Imax、Q650/500和Qf535等光谱参数尚无明确的地球化学意义,且受到生物降解、层析作用等影响,应用局限性较大.为了优化显微荧光光谱技术,改进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效果,在分析显微荧光光谱参数的基础上明确了系统建立荧光光谱参数并揭示其地球化学意义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完善荧光光谱参数体系,在生物降解和层析作用下开展油气运移,通过综合测试分析解决荧光光谱法的多解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显微荧光技术以及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埋藏史及地热史演化过程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主要分两期,第一期发生于中、晚侏罗世,第二期发生于早白垩世末期,该期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生代油气运聚的重要时刻。油气运聚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对应于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期成岩阶段。由于该区盐水包裹体以石英裂缝中形成的为主,包裹体的保存条件相对较差,使得均一温度具有一定的多解性,因此制定了裂缝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应用的筛选原则,为类似情况流体包裹体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庙气田二叠系盒8段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里格庙气田二叠系盒8段内的主力储集层为一套中砂、粗砂和细砾岩,其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导致了储集层内孔隙演化的复杂性。为了指导该区下一步的深入勘探,本次研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苏里格庙气田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砂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主要受沉积和成岩双重因素的控制。这种方法在该地区的成功应用不仅对在该地区寻找有利储集层提供了指导,也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榆林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气田之一,其主力储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砂体,但该套砂体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受控因素很多,给勘探带来较大困难。为揭示该段砂体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在岩石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先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进而采用变量分离法把影响孔隙的因素分为沉积变量、酸性变量和还原变量,并解释了该区沉积相相同的两段砂体孔隙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沉积条件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即无论是否发生溶蚀作用,孔隙都比较发育,其中原生孔隙占有较大比重;在酸性变量较高的区域内,无论沉积条件是否有利,孔隙也都十分发育,但次生孔隙占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油气化探理论与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国内外多种化探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提出在本世纪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化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成因理论研究以及新型能源的研制和开发领域中,氢气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含油气盆地、构造活动带、地热区和火山岩区都已经发现富含氢气的天然气藏。研究表明,这些天然气中氢气含量极不均一,而且其同位素D值远远高出一般天然气中烷烃的氢同位素D值;这些氢气主要来源于幔源氢气、高温下H2S或CH4的分解、水岩反应和水在辐射作用下的分解等。由于其较强的还原性,深部的氢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也可以与盆地的流体或岩石发生反应,促进烃源岩生烃或者改善已形成油气的品质。氢气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或新型燃料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