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8篇
建筑科学   3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GRC网格布加固空心砖砌体的受剪性能试验中,使用点荷法对144个砂浆试样进行了强度测试,通过与砂浆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相比较,表明点荷法是一种:隹确可靠的砂浆强度测试方法;文章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点荷法计算砂浆强度的换算修正公式,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该公式结论可靠,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单调荷载下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非线性受力性能。高强混凝土选用基于等效单轴应变的增量式正交异性混凝土模型,及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钢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了弹塑性模型,高强混凝土和钢筋之间采用双垂直弹簧模型,编制了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并用此程序计算了在单调荷载下的这4个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并绘出骨架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布加固带门洞砌体墙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碳纤维布加固带门洞墙片在低周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加固前后所得的各项试验数据,分析了碳纤维布加固对该类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碳纤维布对提高墙片抗震性能效果明显,尤其是“X”型粘贴方式能显著提高墙片的抗震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在对钢纤维混凝土非线性材料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增量法,结合试验数据和有关理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的数值本构关系.在钢纤维混凝土单元开裂处理中,引入应力释放因子和剪力传递因子.以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为算例.借助ANSYS分析了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短肢剪力墙低周反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揭示了短肢墙从弹性应力状态到砼开裂、钢筋屈服、直至结构破坏的全过程.试体分为两组,无翼墙与有翼墙各一组,结果表明:当无翼墙试体墙肢较短时,墙肢底部纵筋首先屈服;墙肢较长时,连梁箍筋首先屈服.有翼墙试体无论肢厚比大小,均在墙肢和翼墙底部纵筋处首先屈服.从强度和耗能能力来看,肢厚比在6.5左右时,结构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关于先张法温差损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蒸汽养护时的温差损失,有明确的计算方法。从考虑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线温度膨胀系数关系入手,对该项损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结合一工程实践的需要,在已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对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加固技术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加固后的受力和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8.
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特性和简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偏心支撑框架是一种理想的钢结构抗侧力体系。介绍了偏心支撑框架的种类和受力特点,提出了偏心支撑体系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可供在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参考。  相似文献   
9.
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试验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的受力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远引平面交叉口中央分向岛开口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解决好交叉口的左转交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地方和政府考虑在中央分隔带上开口采用迂线回转来代替交叉口直接左转以减少交叉口的交通冲突。在设置中央分隔带回转路口时,其位置对回转车流的安全及其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作者结合远引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与左转车辆延误,建立了确定中央分向岛开口位置的模型。计算表明其对远引平面交叉口的运营及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