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多层综合楼抬升纠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今保  胡亮亮 《建筑技术》2010,41(9):803-807
某底框结构综合楼,因地震整体向南侧发生倾斜,根据业主要求,并结合该工程的结构受力特点,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采用了截柱整体抬升法进行纠倾。通过在结构底部48根柱和8段剪力墙底部布置300台50 t机械式千斤顶整体同步抬升,使结构整体回倾。纠倾后房屋最大倾斜率为0.5‰,满足了要求。纠倾施工中采用结构竖向位移监测、整体倾斜监测和结构应力应变监测体系对纠倾施工实施了信息化监控,确保了结构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某铁路特大桥部分桥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竖向和斜向裂缝,通过综合分析,决定对桥墩裂缝进行深层灌胶处理后,再采用置换高强加固型混凝土的方法进行裂缝封闭及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为论证该加固方案的可靠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桥墩在未开裂工况、开裂工况、加固后工况下的应力、线刚度及偏心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可供同类桥墩裂缝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小区住宅楼纠偏加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在软土地基上房屋倾斜后的一种经济有效的纠偏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4.
某工程二层柱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在工程结构加固技术中常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当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0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采用其他的加固方法已很难实施,而该项技术却能从根本上解决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在框加柱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预应力砼槽形板采用“反浇法”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性能试验,分析了构件的破坏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法,并指出采用“反浇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哥拉"道谷"教堂在后加外墙荷载作用下,外墙柱偏心荷载效应远大于其抵抗力,同时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且建筑物的沉降速率远大于规范规定。通过对原结构外墙柱及基础的计算分析,对该教堂外墙柱及地基基础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在进行加固设计方案的优化时,改变了常规的加固思路,采用托换加固技术,解决了原外墙柱的抵抗力和基础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该技术把原来复杂的外墙柱及地基基础受力状态简化为受力明确的桩基础,确保了结构的加固安全,降低了加固成本,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地基基础加固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某工程第5层框架柱混凝土不合格,经加固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由于被置换混凝土部位的结构荷载较大,为确保上部结构和施工操作的安全,在置换混凝土加固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应变测试仪和粘贴在支撑结构及被置换结构或构件表面的应变片连接,在卸载过程中采用机械式千斤顶对结构施加顶升力时,结构发生的应变通过应变片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准确地反映被置换混凝土部位结构的内力、变形和残余变形以及支撑结构的内力等,从而使操作者了解到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采用千分表监控结构位移,为卸载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结构卸载的目的。该工程在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时加入了应变测试仪和计算机控制装置进行结构卸载,保障了结构在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过程中结构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特细砂砼的组成材料、配合比的确定和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快测水泥强度的试验方法,但各种方法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专门的试验设备,且规定了专门的试验方法,要求严格,不易掌握,对建筑企业实验室来说很难实施。1989年以来,我公司试验室利用水泥常规试验进行水泥强度快速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方法是,在执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89)标准时,采用雷氏法测定水泥安定性,并利用测定安定性后的水泥净浆圆柱体进行水泥强度预测。这样可在测定水泥安定性的同时达到预测水泥强度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邵建军  周卫东  黄芳  曹国平  李今保  赵启明 《工业建筑》2007,37(12):125-127,133
提出了线路杆塔地基变形的特征值和允许值,介绍了采用压密注浆加固线路杆塔地基变形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