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形凸轮曲线数控编程的新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盘形凸轮转动时加工其轮廓曲线的计算方法。该算法简单、灵活。通过它可生成普通的G代码程序,实现凸轮加工。  相似文献   
2.
温州置信广场主塔楼结构高度220m,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采用框架核心筒抗侧力体系.外围框架柱为型钢混凝土柱,其余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结构体系、结构计算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结构进行了大震下的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及研究,考察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变形和力学性能以及结构损伤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4.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利用RPC高性能,提出采用外包RPC面层加固砖砌体柱的方法,并对1根未加固砖砌体柱和4根RPC面层加固砖砌体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同时利用ABAQUS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RPC面层与砖柱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采用RPC面层加固砖砌体柱能够有效地抑制柱体开裂和破坏,提高砖砌体柱的延性和极限承载力,改善砖砌体柱受压脆性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和延性,对方形混凝土柱在双层箍筋约束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单层箍筋约束方形混凝土柱和双层箍筋约束方形混凝土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模拟试验,研究了双层箍筋约束钢筋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分析了内外层箍筋间距、内外层箍筋之间距离、核芯混凝土截面面积大小等因素对混凝土约束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配箍特征值λv对方形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层箍筋能有效地约束钢筋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方形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夯扩灌注桩进行了分析,根据梅耶霍夫(Meyerhof)提出桩端土破坏滑动曲面,考虑南昌地区持力层多为砂土层,提出了夯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用有限元法对桩土进行非线性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与南昌地区静载实测对比表明:计算与实测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说明有限元计算能满足工程要求。南昌地区在用静载试验确定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宜根据Q~s曲线取s=10~40mm(粗砂层)对应的荷载,在用有限元分析夯扩桩极限承载力时,一般选桩顶竖向位移为40~80mm对应的荷载值。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忽略其混凝土的抗拉承载能力,然而裂缝间的混凝土和钢筋仍然保持着部分黏结,存在受拉刚化效应,这-效应能够影响构件开裂后刚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构件在使用荷载下挠度大小和裂缝宽度,影响构件适用性.受拉刚化效应对板,尤其是对新型材料薄板开裂后刚度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试验对当前几个主要力学模型挠度计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悬索桥主缆线形确定的常用精确数值解析算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和公式推导发现:在主缆理想柔性、忽略泊松比效应的最基本假定下,主缆线形确定的精确数值解析法可归结为主缆自重集度按其有、无应力长度计算作为已知条件的两大类算法;并且证明了在每大类解析算法中的所有方法是完全等价的.研究还表明:第二类解析算法为"全精确解析算法",第一类为"准精确解析算法";在第一类算法中,主缆无应力长度公式的计算值偏小.仅就悬索桥主缆成桥态线形确定而言,主缆线形确定的两大类数值解析算法都具有很高的工程精度,但第二类算法的主缆自重集度的确定更为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实际计算时应优先使用它.另外,针对两类解析算法涉及到大量的超越方程求解和递推迭代计算的情况,提出了基于MATLAB软件的高精度电算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一个超大跨径悬索桥的中跨主缆线形确定的验证算例.  相似文献   
9.
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特性及构件受压稳定理论,以截面最薄处抗剪强度为控制指标设计了中空受压构件截面。据此制作了4个中空截面受压构件,对其轴压承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进行了轴压破坏试验。采用数字影像相关技术(DIC)获得了构件全场应变云图进而得到构件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基于Weibull构建了RPC的本构模型,并在ABAQUS中构建与之对应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采用RPC损伤塑性本构模型对所设计中空截面构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构件破坏时RPC强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验证了构件截面设计的合理性。研究工作为RPC在框架结构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楼屋盖结构中,大多数采用双向板。结合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研究的深度,分析探讨了双向板内力计算方法的选用,通过工程中双向板典型实例,利用图表来形象直观地阐释规范中方法的优劣。剖析了混凝土双向板挠度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当前实际工程中存在的简化不合理现象以及弹性法计算挠度值的偏低。依据铁摩辛柯经典弹性理论和工程中的实际要求,探讨了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界,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