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城市“绿色出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翅 《风景园林》2012,(6):154-155
在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理念的号召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绿色出行"从口号落实到行动,而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这一非常健康的出行方式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倡导低碳生活,实施低碳运行系统时,人们遇到这样一些尴尬的问题。高层建筑周围常常被大面积停车场围绕,这不仅妨碍人  相似文献   
3.
巴塞罗那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根植文明的土壤。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城市的支柱产业。“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巴塞罗那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向世界提出的一个口号,它反映了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规划、建筑的角度研究巴塞罗那城市建设艺术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旨在探寻城市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时还研究城市形态的各类组成要素及其特征,指出其当前面临的问题与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冯君明  李玥  吕硕  李翅 《风景园林》2022,29(8):120-126
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对公众出行的影响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的重要步骤。已有研究主要聚焦空间分布规律展开分析,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内在差异性考虑较少。引入网络口碑大数据,通过口碑分值表征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口碑大数据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思路,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最终构建由商业综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3类廊道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网络。网络口碑大数据兼具空间分布和口碑质量的双重属性,能够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立足区域视角识别与量化部分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在差异性,其支撑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规划更加强调公众使用满意度对选线过程的影响,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需要发展,风景区需要保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对两者相衔接区域进行空间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岳阳洞庭新城城市设计案例,对风景区与城市衔接区域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划定特级保护点和外围保护地带控制线,明确外围保护地带的景观风貌控制、水域界线保护等具体保护措施,从整体空间上奠定了地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翅 《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异质性原理和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生境质量评估过程中,使用空间镶嵌分类代替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可以更加完整地捕捉土地空间组分、结构与生态功能差异。以河南省黄河流域周边城镇为研究区,提出以ISODATA聚类为核心的空间镶嵌分类框架,并将分类结果用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过程,最终探讨研究区2000—2020年生境质量演变的整体与样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拥有5类支柱性和6类过渡性空间镶嵌类型,各类空间的演变体现出建设用地等扩张对空间镶嵌模式全局的差异性和联动性影响;研究区生境质量整体呈“西北高、中东低”的分布格局,研究期内Ⅲ等生境质量空间大幅减少,Ⅰ、Ⅱ等生境质量空间逐渐增加,过渡性空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影响,该影响在自然地理样带和城镇发展样带典型的过渡地段均有所体现。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乡村景观认知格局的村落改造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乡村景观认知格局乡村作为人类聚落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的一种群落生境形式,其最富魅力的特征毋庸置疑是显著的田园景观特征,也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第二家园等乡村开发活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基础。这种呈现半自然状态的乡村景观,一般被视为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总结其景观特征的核心内容可以主要概括为:●以山水自然景观为宏大背景的聚居环境;●人工聚落与广阔生态环境的协调;●人群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互动。关于景观的认知格局,这里理…  相似文献   
10.
李翅  马鑫雨 《风景园林》2021,28(7):24-30
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沙调节控制,黄河滩区新乡市段迎来发展契机。为了探究滩区城乡发展和洪水防护的平衡关系,首先论证了韧性城市思想在滩区城乡空间的适用性,并基于韧性城市的表征对滩区空间进行脆弱性分析。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基础上,获取文献资料数据、卫星影像和测绘图资料、问卷数据、访谈信息、现场踏勘资料,进一步采用情景预测法、GIS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提出空间发展的四大主要策略:1)建设以坚固高效的工程安全为前提的基础设施;2)再造结构冗余的生态空间;3)营造丰富灵活的生活空间;4)构建多样联结的生产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0项具体的空间优化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策略体系,共同提升研究地段的空间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